[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材循环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8830.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强;周涛;江维克;张光文;郭兰萍;王晓;肖承鸿;王艳红;杨昌贵;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7/06;A01G18/00;A01G18/2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52115 贵阳贵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香兰;蒋琳琳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麻 采收 种植 菌材 轮作 真菌 空穴 木材 菌种制备 天麻菌床 营养供给 有效解决 蜜环菌 食药用 土地资源 中药材 播种 衔接 转换 制作 土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药材循环种植的方法,具体涉及天麻‑冬荪循环种植,该循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制备、准备木材、制作天麻菌床、天麻播种及采收天麻、冬荪轮作及采收。该模式根据麻、菌对木材成分需求的差异,利用冬荪种植与天麻采收时间的衔接,在采收天麻后留下的空穴中直接用天麻旧菌材种植冬荪,经过实践证明该轮作模式既实现了菌材和土地的充分利用、也省去了大量的种植工序、提高了产量、实现从营养供给型真菌‑蜜环菌向食药用型真菌‑冬荪的转换、有效解决了旧菌材及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循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Gastrodiaelata是我国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平肝熄风、潜阳定惊、镇静安眠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头风头痛、失眠、惊风、肢体麻木、癫痫等症[1-3]。现代研究发现还具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免疫调节的作用[4]。
天麻是一种特殊的异养型药用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分别需要小菇属Mycena真菌为种子的萌发生长提供营养,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为块茎的生长提供营养[5,6]。因此,人工种植天麻需要砍伐树木作为菌材,为蜜环菌的生长提供营养源(如图1所示)。一般用来种植天麻的树木种类主要有壳斗科、桦木科、胡桃科、蔷薇科等阔叶乔木。按《天麻生产技术规程》[7]计算,种植1亩天麻约需要15吨左右的菌材,那么规模化的种植将与森林资源的保护理念相冲突。同时每一茬天麻种植都需要更新菌材和土地,旧土地及旧菌材又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将旧菌材及旧土地合理地利用起来是各天麻产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冬荪,学名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为鬼笔科真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味道鲜美,口感松脆,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冬荪的菌柄、菌托和子实体均可入药,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痛。冬荪亦可抑制腐败菌生长,作为食品的短期防腐剂[8]。夏秋季节野生冬荪通常生于林地腐殖质层中(如图2所示)。人工种植冬荪则需要投入批量木材和土地。
现有技术大多是将天麻、冬荪分开种植,分开种植需要更新菌材和土地,因此浪费资源。
现有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810956434.7,一种生态种植天麻、猪苓、冬荪的方法,旨在解决连续种植天麻后的连作障碍、菌材资源浪费等问题。所述生态种植方法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根据天麻、猪苓、冬荪的生长发育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林下生态种植天麻、有效使用废弃菌材,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互惠特性,同穴套种猪苓以合理使用土地,间隔期内种植冬荪以充分共享菌材营养资源,既解决中药材天麻种植的连作障碍,还实现了种植天麻后废旧菌材的资源循环利用。在种植天麻药材中,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生态环境不仅得到改善,还兼收猪苓药材和食用冬荪,这种种植方式既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又年年有产出,大大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为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实践方法。
专利申请号:CN201810956434.7的种值技术也是本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的技术,在生态环境、投入成本、产出、农户收入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①天麻、猪苓、冬荪三种药材循环种植,由于天麻、猪苓是同穴种植,猪苓的存在导致天麻生长缓慢;②此方法由于未明确蜜环菌种制备方法及未明确菌床培养的温度与湿度,技术稳定性差,导致天麻与冬荪产量偏低及不稳定;③由于未明确冬荪菌种制备方法,导致栽培的冬荪菌形态多样,出菇不整齐,出菇时间无序,增加采收劳动力成本;④轮种冬荪的方法中未明确每坑摆放冬荪菌种的量,导致冬荪长势、产量受影响;⑤天麻、猪苓、冬荪三种药材循环种植,共用同一菌材,营养供给不足,种冬荪时需用白糖水浇洒菌床,增加了成本,同时频繁操作,容易被病原菌污染,增大种植中的投入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8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党参的高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色富硒小黄姜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