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吸声的语音识别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8573.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0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儒;胡天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K11/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李明里;程虹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吸声 语音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吸声的语音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吸声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语音识别系统受外部噪音影响大、语音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该系统包括,吸声结构,位于语音接收装置外部,用于吸收预设频段外的声音信号;语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预设频段内的语音信号,并传输至总控装置;总控装置,用于识别语音信号,并判断是否为预定义语音指令,若是,则输出所述预定义语音指令对应的控制信息至相应的执行机构。该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外部噪声对语音识别系统的影响,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声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吸声的语音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使用中,语音识别系统所处的环境中混有各种噪声,会影响语音识别系统对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的识别,导致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效率以及识别准确率降低。
现有的语音识别系统所采用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语音接收装置接收到掺杂有外部噪声的语音信号后,再对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接收到语音信号之后进行降噪处理,语音信号中掺杂的噪音多,会降低语音识别系统的工作效率,二是降噪效率低,只能排除一小部分噪音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智能吸声的语音识别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语音识别系统受外部噪音影响大,语音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吸声的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总控装置、语音接收装置、输出设备、吸声结构;所述吸声结构,位于语音接收装置外部,用于吸收预设频段外的声音信号;所述语音接收装置,用于接收预设频段内的语音信号,并传输至总控装置;所述总控装置,用于识别语音信号,并判断是否为预定义语音指令,若是,则输出所述预定义语音指令对应的控制信息至相应的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结构包括多层吸声主体,每一层吸声主体包括多个结构相同且均匀排列的方形单胞;所述方形单胞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面板、中间层和刚性背板;
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中间层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形状相同的第二通孔以及以第二通孔为起点进行盘绕的共面螺线管;所述共面螺线管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刚性背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位置和大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单胞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数量与所述第三通孔数量相同,通过调整软管进入共面螺线管的长度使每一层吸声主体能够吸收预设频段以外的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共面螺线管的形状为螺旋的通孔状,所述共面螺线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共面螺线管的盘绕分布方式为共面盘绕分布或螺旋非共面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前面板、中间层和刚性背板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或硬质耐火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前面板的厚度为0.1mm~2m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1mm~25mm;所述刚性背板的厚度为0.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装置通过下述流程识别语音信号:
将接受到的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并利用语音增强算法对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增强,同时从内设的数据库中读取预定义语音指令集合;
提取语音增强后的语音信号的声学特征,通过声学模型判断是否为预定义语音指令集合中的预定义语音指令,若是,则利用边缘计算进行解码获得语音识别结果,若不是,则输出至云服务器利用云计算进行解码获得语音识别结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85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