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预测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基因甲基化面板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7606.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华;骆卉妍;赵齐;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16H50/70;G16H50/20 |
代理公司: | 44381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晓妍;陈晓庭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甲基化 甲基化 基因 结直肠癌 试剂盒 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 低成本 预后 可用 诊断 评估 预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预测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基因甲基化面板及试剂盒。该基因甲基化面板包括第一组甲基化基因和/或第二组甲基化基因,所述第一组甲基化基因选自MYO1G、ADAMTS4、BMPR1A、CD6、RBP5、Chr 13:10、LGAP5、ATXN1、Chr 8:2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组甲基化基因选自MYO1G、GCET2、CALML4、KLF3、ATXN1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基因甲基化面板及含有该基因甲基化面板的试剂盒,可用于快速、低成本的进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评估和早期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表观遗传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诊断、预测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基因甲基化面板及试剂盒,以及利用该基因甲基化面板诊断肠癌、预测疗效和复发情况,以及预测肠癌预后和死亡风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结直肠癌在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显著,难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故通过技术革新在结直肠癌初期阶段即发现病症、对症治疗,将对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结直肠镜镜检、粪便隐血试验、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CT)、粪便DNA检测等。其中,结直肠镜镜检是检出高危人群和早期患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其需要专业操作、价格昂贵,且为侵入性检查,人群顺应性差,导致我国结直肠癌早诊率极低(不足10%)。粪便隐血试验虽然快速,但检测结果假阳性多,且检测结果易受饮食和药物干扰。计算机扫描断层成像方法只能检测到中晚期的癌症,因此无法在早期筛查中应用。目前,美国FDA批准的FIT+粪便DNA多靶标DNA检测,可以检出92%的结直肠癌和43%进展期腺瘤,但是该方法价格高达600多美金,而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多个反应检测,因此操作也十分复杂,并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用。由此可见,上述结直肠癌的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弊端,难以帮助我国结直肠癌的普及性筛查。然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目前亟需挖掘结直肠癌诊断相关的分子标记物,研发用于早期诊断的、基于外周血的液体活检技术(ctDNA甲基化等),形成产业化试剂盒并推广应用,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卫生经济学的筛查方案。此外,除了早期诊断,开发新的技术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评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也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诊断、预测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基因甲基化面板及试剂盒,以解决现有结直肠癌检测方法在操作方便性、结果准确性、检测成本等方面难以兼顾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诊断、预测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的基因甲基化面板,所述基因甲基化面板包括第一组甲基化基因和/或第二组甲基化基因,所述第一组甲基化基因选自MYO1G、ADAMTS4、BMPR1A、CD6、RBP5、Chr 13:10、LGAP5、ATXN1、Chr 8:2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二组甲基化基因选自MYO1G、GCET2、CALML4、KLF3、ATXN1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基因甲基化面板包括所述第一组甲基化基因和所述第二组甲基化基因,所述第一组甲基化基因包括MYO1G、ADAMTS4、BMPR1A、CD6、RBP5、Chr 13:10、LGAP5、ATXN1、Chr 8:20,所述第二组甲基化基因包括MYO1G、GCET2、CALML4、KLF3、ATXN1。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因甲基化面板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MYO1G、ADAMTS4、BMPR1A、CD6、RBP5、Chr 13:10、LGAP5、ATXN1和Chr 8:20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以预测结直肠癌的治疗疗效;所述基因甲基化面板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MYO1G、GCET2、CALML4、KLF3、ATXN1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以预测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死亡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