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6547.5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刘荣;宋盛华;石英;王云琦;赵阳博;陈鸣镝;赵杨阳;马利军;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00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供热 管网 独立 锅炉房 互通 系统 | ||
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通过在锅炉房独网侧和市政热力管网侧之间设置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并在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上设置双向热量计量装置,能够有利于实现多热源有计量的联网运行以充分挖掘低成本热源供应,减少高成本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热源互为补充以减少某一热源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从而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管网供热技术,特别是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通过在锅炉房独网侧和市政热力管网侧之间设置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并在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上设置双向热量计量装置,能够有利于实现多热源有计量的联网运行以充分挖掘低成本热源供应,减少高成本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热源互为补充以减少某一热源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从而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2017年已实现无煤化。近两年的限电限气,导致北京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热量输出减少,市政热网工况不稳定,影响居民正常供热。同时区域独立热源一般均有备用锅炉设备,若能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设备,将热量输送向城市热网,不仅能增加热源厂的收益,还能提高城市热网的供热能力。多热源联网运行,通过合理配置各个热源,可充分挖掘低成本热源供应,减少高成本能源的消耗。同时各热源互为补充,可减少某一热源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目前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区域独立热源与市政热网连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当然,也没有考虑双向计量或贸易结算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通过在锅炉房独网侧和市政热力管网侧之间设置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并在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上设置双向热量计量装置,能够有利于实现多热源有计量的联网运行以充分挖掘低成本热源供应,减少高成本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热源互为补充以减少某一热源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从而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包括锅炉房独网侧和市政热力管网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炉房独网侧与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之间设置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并在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上设置双向热量计量装置。
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包括市政热网新增双向供热分支管,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供热分支管一端连接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的市政热网供热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锅炉房独网侧锅炉第一供热支管与第二供热支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锅炉第一供热支管上设置有第二供热阀门,所述锅炉第一供热支管先后经过锅炉供热接口管和锅炉供热主管连接到锅炉上,所述锅炉供热主管上设置有锅炉第一供热阀门,所述第二供热支管上设置有第三供热阀门,所述第二供热支管先后经过独网热力站和独网用户供热管向用户供热。
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包括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一端连接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的市政热网回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锅炉房独网侧锅炉回水支管与第二回水支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锅炉回水支管先后经过锅炉回水接口管和锅炉回水主管连接到锅炉上,所述锅炉回水主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四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支管先后经过独网热力站和独网用户第一回水管收集用户回水。
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上设置有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
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包括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所述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配有2台积分仪、两支铠装铂电阻和一台控制柜,所述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自动判断流向并分别在两台积分仪上计量累计流量。
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六回水阀门,另一端设置有第七回水阀门。
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变径二通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65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网腐蚀速率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包裹分拣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