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5328.5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1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磊;薛鹏;李璟莉;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地址: | 30046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反向 挤压 模具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其中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筒和模轴,其中,自胀型模具包括:涨环,其呈大体筒状,具有弹性,并包括位于涨环第一端的用于连接到模轴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涨环的相对第二端并具有外径略大于第一连接部外径的密封部、及位于第一连接部和密封部之间的变形部;撑环,其以与涨环同轴的方式设置于涨环内侧,并具有与涨环内表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台阶状形状,且包括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涨环密封部的锥形扩口紧密接触的锥形端部、及中间台阶部;模子,其安装到撑环的锥形端部内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的装配方法。本发明可有效防止在金属挤压时在挤压筒内壁产生残余金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以及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反向金属挤压机凭借其低摩擦阻力、均匀的金属流动、稳定的产品质量、高成材率等特点,在高端棒材、型材、管材的挤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典型的反向挤压机的工作流程,从上到下的四个图依次示出反向挤压机的四个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反向挤压机可包括挤压筒1、弹性模具2、与模具2连接在一起的模轴3、待挤压的坯料4、堵头5、及型材6。图2示意性示出图1中的模具2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如图1-3所示,在该反向挤压机中,被挤压金属在挤压筒1内受到三相挤压应力,采用固定实心模具,其密封是靠模具2与挤压筒1内壁配合,但为了便于筒形模具2与挤压筒1在空程时相对滑动,两者之间留有0.3-0.4mm的间隙。这样,每次挤压后,挤压筒1的内壁会存在0.3-0.4mm均匀残余金属。图1-4示出挤压完成。待挤压完成后,如图1-1,引入待挤压的坯料4,开始挤压。然后,如图1-2所示,在挤压筒1向右侧移动以套住下一个待挤压的坯料4的过程中,模具2会把这些残余金属倒刮在模具2的台阶处,致使挤压筒1内壁出现不规则金属残渣。如果不及时清理,在图1-3所示的挤压过程中,筒形模具2就会与挤压筒1发生粘连,并使残余金属挤入制得的型材6中,影响型材6质量,导致挤压机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反向活动模具技术。为了解决残铝问题,该反向活动模具技术的每个循环都需要清理,导致不但需增加多个用于运送、清理、润滑模具的机构,而且如果采用多个模具循环,另外还需要配置用于模具加热、保温等装置,致使挤压机结构变的非常复杂、故障点也相对较多。同时,模具每次循环需要离开挤压中心,导致挤压中断,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及其装配方法,其可消除或至少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全部或部分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其对现有模具加以改进,通过在模轴与模子之间提供弹性涨环,并将模具固定在模轴上,使得在非工作状态,弹性涨环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模具与挤压筒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从而使模具与挤压筒可以相对滑动;在挤压工作状态,弹性涨环在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直径增大,以实现模具与挤压筒内壁的密封。与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模具相比,本发明可有效防止在金属挤压时在挤压筒内壁产生残余金属,因此本发明的模具不需要清理。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的装配方法。
在此强调,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术语与本领域中各种科技术语的通常含义、各种技术词典、教科书等中定义的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反向挤压机的自胀型模具,其中反向挤压机包括挤压筒和置于挤压筒内部的模轴,且挤压筒和模轴能彼此相对移动,其中,自胀型模具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