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5313.9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0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宁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11646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孔默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测元件 触摸 时延 触控输入模块 第二信号 控制模块 模拟点击 驱动模块 移动终端 触摸屏 触发 测试技术领域 点击触摸屏 波形测试 控制指令 时延测试 系统级 记录 延迟 发送 测试 反馈 驱动 输出 激发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及方法,驱动模块用于依据控制指令触发第一信号,并依据第一信号驱动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中与被测元件对应的区域;波形测试模块用于接收驱动模块发送的第一信号并记录第一信号触发的第一时间,以及用于接收被测元件基于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触摸屏时被激发而产生的第二信号并记录第二信号产生的第二时间,并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得到触摸时延,将触摸时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用于将触摸时延进行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得到从点击触摸屏开始至移动终端的被测元件开启的延迟时间,实现了系统级的时间延迟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作为主流的人机交互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现在的主流智能移动终端无一不采用触摸屏,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轻轻点击、滑动等简单操作,就能进行打电话、发短信、看书、发邮件等各项活动,还能体验各种触控游戏。
延迟时间是衡量一个触摸系统灵敏度的关键指标,准确地测试出触摸系统的延迟时间对于触摸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有技术中仅仅能实现对触摸屏本身的时间延迟进行测试,无法实现系统级的时间延迟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及方法,可以测试从点击触摸屏开始至移动终端的被测元件开启的延迟时间,实现系统级的时间延迟的测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波形测试模块、驱动模块及触控输入模块,控制模块与波形测试模块及驱动模块均电连接,波形测试模块与移动终端的被测元件及触控输入模块均电连接,驱动模块与触控输入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在测试被测元件时向驱动模块发出控制指令;驱动模块用于依据控制指令触发第一信号,并依据第一信号驱动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中与被测元件对应的区域;波形测试模块用于接收驱动模块发送的第一信号并记录第一信号触发的第一时间,以及用于接收被测元件基于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触摸屏时被激发而产生的第二信号并记录第二信号产生的第二时间,并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得到触摸时延,将触摸时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用于将触摸时延进行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时延测试方法,应用于前述的触摸时延测试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在测试被测元件时向驱动模块发出控制指令;驱动模块依据控制指令触发第一信号,并依据第一信号驱动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移动终端的触摸屏中与被测元件对应的区域;波形测试模块接收驱动模块发送的第一信号并记录第一信号触发的第一时间,以及用于接收被测元件基于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触摸屏时被激发而产生的第二信号并记录第二信号产生的第二时间,并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得到触摸时延,将触摸时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触摸时延进行输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时延测试设备及方法,通过波形测试模块记录驱动模块触发的、用于驱动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第一信号触发的第一时间及被测元件基于触控输入模块模拟点击触摸屏时被激发而产生的第二信号产生的第二时间,计算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时间间隔,得到触摸时延,该触摸时延即为从点击触摸屏开始至移动终端的被测元件开启的延迟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系统级的时间延迟的测试,为系统级的时间延迟的优化提供测试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