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5276.1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3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延兴;公茂琼;盛勃闻;陈晓刚;张帆;李振明;陈盼盼;于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16 | 分类号: | H01B12/16;F25D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超导 电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包括:超导能源管道、基站冷却器、换热器、LNG潜液泵及调制装置,超导能源管道中的LNG的一部分被输送进基站冷却器中与输电终端直接换热,以维持输电终端的温度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与输电终端换热后的LNG温度升高产生气液两相进入调制装置调制成液体后进入LNG潜液泵,LNG潜液泵将LNG输送至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器将调制后的LNG降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再进入基站冷却器中的另一输电中终端进行换热,换热后的LNG汇入所述超导能源管道,降低其凝固点,本发明提供的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充分利用了LNG冷能,将输电终端温度维持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实现了输电终端的超导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导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陆续启动,气电同时输送进入超导研究的视野,利用天然气液化设备同时满足超导输电要求,降低超导输电的成本,并提高天然气输送稳定性与安全性。
超导输直流电电缆需要的冷却系统,如果采用液化天然气(液化温度为110K)或液氢(液化温度为27K)作为冷却介质,就可以实现输电和输气的一体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已有的高温超导材料如TlBaCuO(Tc~125K)和HgBaCuO(Tc~150K)的临界温度已经超过了液化天然气温度,仅从临界温度的角度看,已经具备研制输电输气一体化“超导能源管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天然气或氢气,不仅可以将不可调度的波动能源转变成可调度的能源,而且可以用于超导输电电缆的冷却。
LNG是常压、低温(-162℃)下的液态天然气,在进入管道输送、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之前均需气化后使用,LNG气化时理论上会释放830kJ/kg的冷能。各国政府和企业均十分重视LNG冷能的回收利用。LNG冷能利用有多种方式:冷能发电、食品冷冻、海水淡化、空气分离、冷冻粉碎及冷冻干燥等。
输电终端作为电能输送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现输电终端的超导运行是整个超导输电过程的关键环节,然而输电终端的体积庞大,热负荷较大,维持低温超导环境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输电终端的体积紧凑,热负荷小且能维持低温超导环境的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却超导电缆的装置,包括:超导能源管道、设置于所述超导能源管道两端的基站冷却器、换热器、LNG潜液泵及调制装置,所述超导能源管道用于对电力和LNG的共同输运,所述基站冷却器用于储存经过所述换热器的低温LNG和输电终端,以实现LNG对输电终端的直接冷却,所述换热器用于对LNG降温,以使LNG温度维持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所述LNG潜液泵为LNG循环提供动力,以实现LNG在循环管道中的循环流动,所述调制装置用于将LNG调制成液体,其中:
所述超导能源管道中的LNG的一部分被输送进所述基站冷却器中与输电终端直接换热,以维持输电终端的温度在超导临界温度以下,与输电终端换热后的LNG温度升高产生气液两相进入所述调制装置,所述调制装置将LNG调制成液体后进入所述LNG潜液泵,所述LNG潜液泵将LNG输送至所述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将调制后的LNG降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再进入所述基站冷却器中的另一输电中终端进行换热,换热后的LNG汇入所述超导能源管道。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冷却器为四个,且对应分布于超导能源管道的两侧。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冷却器由保温棉保温。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制装置中包括有乙烷或丙烷。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以液氮作为冷却介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流阻零泄露控制阀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设备对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