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25024.9 | 申请日: | 2019-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5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波;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辉泰(太仓)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B21D43/02 |
| 代理公司: | 32234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猛 |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臂板 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电加热炉 转移装置 安装座 滑动座 耐高温 高效加热装置 转动座 加热 冲压设备 角度设置 人工成本 面积和 智能化 预热 产能 尾端 送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加热炉和板材转移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电加热炉呈一定角度设置在板材转移装置的外侧,所述板材转移装置包括耐高温悬臂板、滑动座和转动座,所述滑动座设置在转动座上,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悬臂板安装座,所述耐高温悬臂板尾端设置在悬臂板安装座上,前端水平延伸至悬臂板安装座一侧。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先通过耐高温悬臂板将板材送入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快速预热至500℃,然后将板材转移至电加热炉,加热至900℃,大大缩短了加热的时间,智能化程度高,既能满足冲压设备的产能,又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热和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冲压成型分为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冷冲压适用于普通的铁、铝、不锈钢和铜等材料,而镁铝合金板材以及部分其他合金薄板在常温下不适合冲压成型,需要进行加热。因此,结构复杂的薄板冲压件(主要是汽车配件),往往需要将板材加热后再冲压成型。
金属板材在冲压前需要采用电加热炉从室温加热到900℃以上,耗时长。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避免停机等待加热问题,往往采用较长的加热炉进行移动加热,流水线式作业,占地面积达,成本高,或者采用多个加热炉服务一个冲压机,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进行板材的预热和加热,减少占地面积,提升加热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材双重高效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加热炉和板材转移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电加热炉呈一定角度设置在板材转移装置的外侧,所述板材转移装置包括耐高温悬臂板、滑动座和转动座,所述滑动座设置在转动座上,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悬臂板安装座,所述耐高温悬臂板尾端设置在悬臂板安装座上,前端水平延伸至悬臂板安装座一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炉包括一个电动门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炉内上下间隔设置有数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至少两根水平间隔的托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贯穿滑动座的两根水平的导向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安装座侧面内凹设置有滑槽,所述耐高温悬臂板尾端嵌入滑槽中,所述悬臂板安装座上设置有向下插入滑槽及耐高温悬臂板中的定位销。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板安装座上间隔设置有一排与定位销对应的插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驱动滑动座沿导向杆轴向移动的电动丝杆滑台。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悬臂板为陶瓷板,所述耐高温悬臂板中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腰孔形减重孔,所述耐高温悬臂板表面设置有连续的锯齿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板材转移装置还包括减速箱、升降座、液压缸和底座,所述液压缸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升降座设置在液压缸的顶部,所述减速箱设置在升降座上,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减速箱的顶部输出轴上,所述减速箱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机进行驱动,所述升降座底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延伸至导向套中的导向杆。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相连接的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中设置有延伸至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下方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至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缝隙中的陶瓷支撑柱,所述定位板上阵列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陶瓷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插入对应定位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直径小于陶瓷支撑柱直径而形成阶梯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辉泰(太仓)汽配有限公司,未经辉泰(太仓)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