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4930.7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邹钦羊;朱立东;蒋怡婷;杨阳;宋瑞良;张海鹏;卢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频谱 地图 呼叫 进行 干扰 规避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进行业务分类;
步骤二:从预存的频谱地图数据中提取辅助信息,根据辅助信息和所述业务分类结果对信道进行可用性分类,根据所述可用性分类结果对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进行干扰规避;
对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进行业务分类的业务类别包括:语音业务、图像业务和数据业务;
所述预存的频谱地图数据包括:位置信息、当前波束信息、相邻波束信息、呼叫切换门限值、各业务类别满足接入呼叫的QoS要求的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
将语音业务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设置为80dBW,图像业务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设置为78dBW,数据业务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设置为10dBW,依次将语音业务分为第一级,图像业务分为第二级,数据业务分为第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辅助信息的步骤为:
S201: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所处位置的波束信息;
S202:从所述波束信息中提取当前波束中信道的干扰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温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B是带宽,f是中心频点,TI(f,B)为带宽B内、中心频点在f处的干扰温度,PI(f,B)为带宽B内、中心频点在f处的平均干扰功率,k=1.38×10-23为玻尔兹曼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业务类别满足接入呼叫的QoS要求的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和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的业务类别,对信道进行可用性分类,分为:可用信道、条件可用信道和不可用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信道进行可用性分类的步骤为:
信道干扰温度为0时,判断信道为可用信道;
当信道存在干扰,但是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的业务类别满足接入呼叫的QoS要求的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大于或等于信道干扰温度时,判断信道为条件可用信道;
当信道存在干扰,但是所述新呼叫或正在进行的呼叫的类别满足接入呼叫的QoS要求的最大干扰温度门限值小于信道干扰温度时,判断信道为不可用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新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步骤为:
S11:如果存在可用信道,执行S13,反之,查看是否存在条件可用信道,若存在,执行S14;若不存在,执行S12;
S12:呼叫失败;
S13:为新呼叫分配可用信道;
S14:为新呼叫分配条件可用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正在进行的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步骤为:
S21:当用户离波束覆盖的边缘的距离小于呼叫切换门限值的时,执行S22;反之,执行S27;
S22:判断相邻波束是否存在可用信道,如果存在执行S23,反之,执行S24;
S23:为正在进行的呼叫重新分配可用信道;
S24:判断相邻波束是否存在条件可用信道,若存在,执行S25;否则,执行S26;
S25:为正在进行的呼叫重新分配条件可用信道;
S26:呼叫掉话;
S27:判断当前波束是否存在可用信道,若存在,执行S23;反之,执行S28;
S28:判断当前波束是否存在条件可用信道,若存在,执行S25;反之,执行S26。
8.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频谱地图的对呼叫进行干扰规避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9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