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4271.7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芝;王广亮;孙汉卿;连卫民;刘征;李丹;权庆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异常 数据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和系统,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当前时刻所在周期前设定数量的周期内与当前时刻相对应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量,根据其判断本周期检测设备在当前时刻所发出的数据量是否异常;获取当前时刻所在周期前一周期的数据变化模型,利用其预测当前时刻的数据,判断其与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实际数据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数据差,如果大于,则判断为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异常。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判断出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检测到的数据是否异常,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联网数据识别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的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检测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得到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并且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物联网的安全性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检测设备自身检测准确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外界入侵对物联网造成影响。
为了保证物联网的安全性,需要对其中的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并在出现异常数据时采取措施。现有技术中对物联网异常数据的识别比较简单,对于检测设备自身检测准确性只通过阈值进行识别,即将检测到的数据与阈值比较,根据其与阈值的大小关系判断其是否一行;对于外界入侵,都是采用加密的方式来保证物联网的安全性。
由于物联网中检测设备的检测目标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加密可能被破解,因此这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和系统,用于对物联网中的异常数据进行识别,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联网数据识别准确性较差的问题,能够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本周期检测设备在当前时刻所发出的数据量;
获取当前时刻所在周期前设定数量周期内与当前时刻相对应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量,根据该数据量判断当前时刻的数据量是否异常;
(2)获取当前时刻所在周期前一周期内检测设备在各时刻所发出的数据,得到前一周期的数据变化模型;
将前一周期的数据变化模型作为本周期的数据变化模型,预测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
判断预测出的当前时刻检测设备发出的与检测到的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数据差,如果大于,则判断为当前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异常;
所述周期根据检测设备所检测目标的变化周期确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本周期的天气信息,根据本周期的天气信息与上一周期的天气信息中对检测设备的影响程度对所述设定数据差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获取当前时刻所在周期前设定数量的周期内与当前时刻相对应时刻检测设备所发出的数据量后计算其平均值,判断该平均值与本周期检测设备在当前时刻所发出数据量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数据量;如果大于,则判断为当前时刻的数据量异常。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变化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未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