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一次性储液袋及其恒压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4015.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胜;徐慧;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30/10;B65D33/36;F17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牛宇飞;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一次性 储液袋 及其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层一次性储液袋及恒压输送装置,包括外部支撑壳体、外层可变形袋体和内层可变形袋体,内层可变形袋体密封设置在外层可变形袋体内;内层可变形袋体上连接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依次穿过外层可变形袋体和外部支撑壳体;外层可变形袋体连接外层进气管,外层进气管穿过外部支撑壳体。稳定的气体通过外层进气管进入到外层可变形袋体,气体压力推动内层可变形袋体发生形变从而挤出内层可变形袋体内的液体通过内层出液管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应用领域的液体输送,特别涉及到储液袋以及利用该储液袋的恒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应用过程中,例如:过滤、纳滤、层析以及培养基加入过程中,需要恒压液体输送;目前都采用泵送或者柱塞推送,这种方式存在的缺点有:不能达到除菌目的,使得液体直接接触泵腔或者柱塞;不能精确的控制压力,当可变形药剂容器内液体没有时,会有气体输出。
同时,公开号:CN 110191732A,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输送液体药剂的药剂输送装置,包含可变形药剂容器的刚性壳体,所述可变形药剂容器布置成容纳液体药剂;加压气体筒,其经由气阀连接到刚性壳体;其中,气阀是可释放的,以允许气体流入刚性壳体,从而引起刚性壳体中的气体压力增加,从而压缩可变形药剂容器以驱替液体药剂,其缺点在于:密封要求高;不能实现调节压力,以及恒压输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一次性储液袋以及恒压输液装置,能够实现完全隔离,避免空气除菌过滤,污染样品;精确控制压力实现恒压输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双层一次性储液袋,包括外部支撑壳体,外部支撑壳体内放置内层可变形袋体,外部支撑壳体内与内层可变形袋体之间设置外层可变形袋体,内层可变形袋体密封设置在外层可变形袋体内;内层可变形袋体上连接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依次穿过外层可变形袋体和外部支撑壳体;外层可变形袋体连接外层进气管,外层进气管穿过外部支撑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设置在内层可变形袋体的端部;所述的外层进气管设置在外层可变形袋体相对于所述的内层可变形袋体设有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的端部的同侧端部或另一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层进液管和内层出液管设置在内层可变形袋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同侧或者异侧;所述的外层进气管设置在外层可变形袋体上表面或者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部支撑壳体分为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所述的上层壳体和下层壳体壳可拆分和安装。
一种恒压输送装置,包括双层一次性储液袋,双层一次性储液袋的外层进气管通过压力控制模块连接进气装置,内层出液管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可以是夹管阀或其他类型本领域现有的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控制模块包括自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以及电磁阀开关;所述的自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以及电磁阀开关一次串联在双层一次性储液袋的外层进气管与进气装置的连接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控制模块还包括消音器,消音器通过电磁阀连接在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装置与压力控制模块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手动减压阀和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或压缩气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双层袋设计,能够保证气密性和卫生要求,避免空气直接接触液体,无需对空气进行灭菌处理;同时,直接替换外部支撑壳体内双层袋即可,更换时拆卸和安装便捷,且无需保证外部支撑壳体的气密性,只需保证整体的可耐气压即可。
采用压力控制模块可以精确调节和控制不同压力下输出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