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突变体xSUMO及其相关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1345.1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叶琳;李新宇;刘金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C12N15/12;G01N27/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变体 xsumo 及其 相关 产品 | ||
本发明提供了突变体xSUMO及其相关产品,所述突变体xSUMO对于野生型SUMO至少包含以下突变位点:第70位R被E取代、第91位Y被A取代以及93位E被R取代。突变体xSUMO的构建促进了正交SUMO途径中xSUMO‑xE1突变对的构建,为OST途径的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并且加深了SUMO与E1相互作用与结构的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突变体xSUMO及其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小分子量蛋白质(~12kDa)。人体内有5种不同的SUMO蛋白,分别是SUMO1-5(图1)。SUMO-1是最常见的SUMO蛋白,含有1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1.6kDa,与SUMO-2/3具有约50%的序列相似性。虽然SUMO-1与泛素(Ubiquitin,Ub)序列相似性仅为18%,二者却有相似的三维空间结构,SUMO-1仅比泛素在N末端上多了一段约20个氨基酸的柔性伸展结构(图1)。作为一种翻译后修饰,SUMO化(Sumoylation)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包括DNA的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与增殖、转录因子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染色质重构等。此外,SUMO化还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包括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阿尔茨海默病(AD)等,使得SUMO化过程及其SUMO化的底物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与Ub类似,SUMO需要经过一系列特定的酶传递到底物,这个过程被称作SUMO化。细胞中表达的SUMO最初都是以前体的形式存在,经特异性蛋白酶剪切后,暴露出C-末端的双甘氨酸残基,变成具有功能的SUMO。在ATP的参与下,SUMO被由Aos1和Uba2异构形成的二聚体,称为SUMO激活酶E1(SUMO activating enzyme,SAE)催化激活,其C-末端的甘氨酸与Uba2的半胱氨酸形成硫酯键。然后,活化的SUMO从E1转移到细胞中唯一的结合酶E2(SUMOconjugating enzyme,Ubc9)上,形成第二个硫酯键。与Ub不同的是,底物SUMO化有两条途径:第一种是在没有SUMO连接酶E3的条件下,Ubc9直接与底物蛋白结合,将SUMO传递到底物并催化SUMO的C末端甘氨酸残基与底物蛋白赖氨酸ε-氨基形成异肽键,这样的底物被称为Ubc9的特异性底物;第二种途径是在SUMO E3的参与下,Ubc9先与SUMO E3结合,E3再将SUMO直接传递到底物上,这样的底物被称为E3的特异性底物。(图2)
近年来,随着蛋白组学及质谱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SUMO底物蛋白被发现。据文献报道,截止2016年,已经发现有1664个底物蛋白质可以被SUMO化。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底物无法区分是E2的特异性底物还是E3的特异性底物,并且没有任何文献报导E2或E3的特异性底物库。有一些疾病相关蛋白,尽管知道发生了SUMO化,但至今仍未确定其是E2的直接底物还是某个E3的特异性底物,因此,开发针对SUMO化底物的药物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突变体xSUMO及其相关产品,用于构建正交SUMO途径,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区分E2的特异性底物还是E3的特异性底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构建正交的SUMO途径(参见图3),简称OST,即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获得不与任何野生型SUMO及相关酶反应的SUMO、E1、E2突变体,在细胞内产生一条与野生型途径共存但互不干涉的SUMO化传递途经,使xSUMO被特异性地传递到Ubc9的底物上,再通过检测xSUMO上携带的tag,就可以确定Ubc9的特异性底物。即通过构建正交的xSUMO-xE1和xE1-xE2来确定Ubc9的特异性底物。该方法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不与野生型SUMO E1反应的突变体xSUM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