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缓释材料及其在制备治疗直肠炎的缓释材料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1286.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昌林;周文燕;汪磊;刘杨;李永双;李德江;鲁明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31/337;A61K31/60;A61K36/258;A61K36/489;A61K45/06;A61K47/10;A61K47/32;A61K47/34;A61K47/42;A61P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材料 及其 制备 治疗 直肠炎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缓释材料及其在治疗直肠炎的缓释材料上的应用。该组合的外层选用单宁酸、3,4,5‑三羟基苯甲酸、脱氧腺苷酸改性明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等制成的微孔水凝胶,中层选用聚ε‑己内酯、聚乳酸为链段的药物缓释层,内层选用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缩合型硅胶。该释药材料组合对于治疗直肠炎等腔体内粘膜等不易给药的病变器官有很好的粘附性能。本发明的直肠药物缓释材料组合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界面粘接强度,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毒无害。本发明的提高不同层间界面结合力的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应用于一系列多层材料提高界面粘结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界面结合与药物缓释材料领域,制备用于治疗直肠炎的三层“膏药”式药物缓释材料组合,以及给出提高各层缓释材料之间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关于制备多层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大部分药物缓释材料都是选用可生物降解以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无毒的高分子材料,制备药物载体给药的优势有:(1)用药后药物不会突释,可较长时间维持合适的药物浓度。(2)减少病人多次频繁用药的痛苦与不适。(3)将载药载体放在病变位置可快速治疗病变细胞,避免药物流经肾脏被分解,以及降低药物对其他器官或细胞的副作用。
目前关于药物缓释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制备水凝胶、乳胶、缓释薄膜支架、缓释骨架、缓释球、微胶囊、纳米载体等。Francesa Cuomo等研究了罗丹明B被不同层数的壳聚糖和海藻酸盐包囊后的渗透性,发现层数越多,渗透速率越慢。张伟等发明了一种洋葱仿生多层结构可控释药载体,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多层水凝胶球,通过控制水凝胶球的层数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目的。虽然该发明有效解决了药物释放过快及其突释的问题,但是制成的凝胶球不容易停留在固定的位置,容易随着组织液流到全身各处。Xiao-Ting Mu等研究了一种纳米级壳聚糖微胶囊用于药物释放,发现通过调整胶囊膜的厚度可控制壳聚糖微胶囊的释药行为,且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快速释放药物、生物相容性良好和结构稳定的特点。郭少云等通过熔融共挤的方式制备一种层状生物降解高分子,通过调节交替多层材料的层数调控药物的释放行为。鲁雄等研究了一种无菌敷料,以涂覆有生物相容性及粘附性能良好的聚多巴胺的材料为基底,在其上层层自组装氧化海藻酸钠和蛋白纳米颗粒形成交联膜,这种交联膜可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在多层膜上负载不同作用的抗炎及抗感染药物、或者促进皮肤或血管生长的因子或药物,从而实现抗感染及诱导组织再生双功能的药物缓释的目的。但是,上述材料因不同层间只能通过简单的物理结合导致各层间的结合力较小,在体内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发生层间分离,丧失了药物在不同层面之间的界面结合的作用,进而难以起到缓释作用。
特别是类似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直肠炎等疾病,直肠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很多且尚未完全明确。直肠炎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泻、粘液性脓血便,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容易反复发作。由于检查与重复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感,所以很多人对直肠方面的检查比较抵触,常常会等到疾病非常严重时才去治疗,容易贻误病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间接给药和直接给药两种。间接给药有口服药物、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等;直接给药有灌肠或使用药物载体。间接给药由于药物经过全身血液后到达病变处的药物浓度较低,需长时间重复给药,故治疗效果较差;直接给药由于直肠下部与中部的绝大部分的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所以直肠给药可以部分避免肝脏分解一部分药物,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而且随时可以把药物载体拿出来,使药物在血浆中和组织中的浓度立即下降到无活性的状态。但是灌肠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并且药物不易在病变处停留很长的时间,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设计一种药物载体组合,使其能够在有体液的情况下紧紧粘在病变位置,药物在病变处较长时间内保持合适的浓度,减少重复给药,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病房信息交互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采集模块整合输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