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1143.7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王名铭;杨阳;王凯;崔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艾玲 |
地址: | 2368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割 建筑工程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嵌入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的另一侧面依次嵌入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利用第二弹簧的反作用力,判断侧面是否变形,底柱与底面接触并对第一弹簧产生挤压力,并记录出数值,根据数值变化与否判断是否发生沉降,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推动装置或者微调第三液压缸即可,直至两侧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传递的数值相同,保证了数值的精确性,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数据的整理储存,以能够利用查看模块翻查数据,避免了数据的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主要任务分三点: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建筑物的施工测量;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地基与基础是一切建筑的前提,为其重中之重。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地基与基础中,需要对基坑进行相应的监测,避免基坑变形带来的危害,现有的装置在使用时,均需要工作人员在基坑内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且在观察数据时,亦在基坑内,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在进行基桩静载荷试验时,若是测量装置的竖直中心线与孔洞的竖直中心线不重合,则测量数据不准确,并且装置的调整较为困难,而在对数据记录时,经常是工作人员进行纸笔记录,这样容易导致数据的丢失,影响工作的进程,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分割聚类的建筑工程测量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有推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侧面嵌入有控制面板,所述箱体的另一侧面依次嵌入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底端固定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内部固定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底柱的上表面,所述底块相对应的两侧面均固定有两组立板,两组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底端固定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套接在顶杆的下表面,所述顶杆的上表面固定有触块。
优选的,所述第三液压缸的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粘结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侧固定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动伸缩杆下端的一侧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缠绕柱,所述箱体的侧面嵌入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的上端与GSM模块连接,所述GSM模块的上端与MCU服务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