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0857.6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B·古斯塔夫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排水专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知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7 | 代理人: | 吴焕芳;杨勇 |
地址: | 瑞典卡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具有污泥分离器(2),污泥分离器(2)的入口(3)构造成向系统(1)供应废水,污泥分离器(2)的出口(4)构造成将已处理的废水从系统(1)中排出。系统(1)还具有生物反应器(8),生物反应器(8)具有载体元件(13)、上部孔隙(9)和布置在上部孔隙(9)下方的下部孔隙(10)。另外,系统(1)具有氧气供应装置(12),其构造成向布置在污泥分离器(2)内的生物反应器(8)供应氧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反应器和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污染环境,对来自诸如有机营养物之类的污染化合物的废水进行净化是非常重要的。未经净化的污水或废水还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很大的感染风险。
一种已知的生物净化废水的方式是使用废水净化设备。废水流入污泥分离器,污泥在污泥分离器中沉积,然后废水流入净化设备的另一部分、即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诸如细菌之类的微生物对杂质进行生物降解。在该已知的净化设备的最后阶段,水流入第三腔室以进行二次沉降。将絮凝剂添加到该腔室中,然后可以从废水中去除沉淀剂。
为了使细菌和其他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在废水净化设备中存活,必须提供氧气来为微生物创建好氧环境。一些污泥分离器包括氧气供应装置来形成所谓的“活性污泥”,其中氧气促进杂质的降解。US20110132822A1公开了一种开放式漂浮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系统,其设置有在其中供应有氧气的生物反应器。
尽管生物净化是一种被广泛使用且众所周知的方法,但是如上所述的废水净化设备占用了大量空间。净化设备还产生不得不被丢弃的大量污泥。从以上内容可以理解,在该技术领域中还存在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改进的构思,该构思解决或至少减轻了上述问题。该目的通过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技术来实现,相关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优选实施例。
本公开—尤其—基于下述思想:将生物反应器,放置在污泥分离器内,从而节省空间并创建包括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二者的废水净化设备,该生物反应器供应有氧气并包括位于接近其顶部及底部的位置处的孔隙。布置在生物反应器底部处的空气喷嘴使生物反应器内的水位升高,使得水位到达布置于接近生物反应器顶部处的孔隙,从而使废水从生物反应器中流出。这又引起污泥分离器内的水流。生物反应器内部的自下方供应的空气和从生物反应器的上部孔隙中流出的水迫使废水经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孔隙而被拽入。所实现的循环流、与在污泥分离器中创建厌氧环境和在生物反应器中创建好氧环境的可能性、共同形成用于高效废水净化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污泥分离器,污泥分离器具有入口和出口,该入口构造成向系统供应废水,该出口构造成使已处理的废水从系统中排出。进一步地,该系统具有生物反应器以及构造成向生物反应器供应氧气的氧气供应装置,该生物反应器包括载体元件、并具有至少一个上部孔隙和布置在该上部孔隙下方的至少一个下部孔隙。生物反应器布置在污泥分离器内,并且上部孔隙和下部孔隙构造成接收废水和排出废水,以在向生物反应器供应氧气时使废水在系统中的生物反应器和污泥分离器之间循环。
这是有利的,因为上部孔隙和下部孔隙允许废水在生物反应器和污泥分离器之间循环,这提供了废水的高效净化。因此,无需化学试剂或大型净化设备,就能够以生物的方式且快速地清洁废水。循环将氧气分配到系统中,使得系统中存在的好氧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净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氧气供应装置布置在下部孔隙下方。优选地,氧气供应装置布置在生物反应器的底部区域处。这是有利的,因为将氧气和/或空气引入生物反应器的底部区域中有助于废水的循环。当打开氧气供应装置时,会产生吸力以将废水从污泥分离器中吸入生物反应器的下部孔隙中。同时,生物反应器中的水位将因氧气供应而升高,并且废水将经上部孔隙流出生物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排水专利有限公司,未经排水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0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微型化与智能型的尿液感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