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AaA1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9759.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春;徐云飞;祁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4 | 分类号: | C07K16/14;C12N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链格孢菌 单克隆抗体 及其 杂交瘤 细胞株 aaa1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所述识别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18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AaA1,于2019年10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18。该单克隆抗体被用于由链格孢菌侵染引发的动植物病害的鉴定、动态监测以及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研究,通过BaL b/c小鼠腹腔注射该细胞株,即可获得大量的该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具有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及其杂交瘤细胞株。
背景技术
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是贝母黑斑病的病原真菌之一。病菌以菌丝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再次侵染贝母。链格孢菌也是众多农作物的黑斑病的致病菌,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而链格孢属真菌种类繁多,近缘种的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相似,难以依靠上述特征加以区分。本发明公开的针对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于大量检测田间链格孢菌的特点,为应用该抗体进行链格孢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研究,由链格孢菌感染的病害如浙贝母黑斑病等的发生动态监测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链格孢菌的单克隆抗体,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9218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产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AaA1,于2019年10月1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C2019218。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单抗的特异性强:该单抗与链格孢菌抗原反应强,且不与细极链格孢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灰葡萄孢菌、茎点霉菌、拟茎点霉菌的抗原发生反应,可用于链格孢菌及其引发的浙贝母黑斑病的检测。
(2)单抗的检测灵敏度高:采用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单抗对链格孢菌菌丝及孢子制备的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12.21ng/mL(即每孔1.221ng),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3)单抗的类型为IgG2a。
(4)单抗结合的目标蛋白单一:该单抗仅与链格孢菌约37kDa的抗原蛋白结合。
(5)浙贝母对单抗的检测灵敏度无影响:该单抗对浙贝母蛋白提取液无交叉反应;在链格孢菌菌丝及孢子制备的抗原中加入浙贝母蛋白提取液后,浙贝母提取液对单抗的检测灵敏度无影响,仍为12.21ng/mL(即每孔1.221ng),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AaA1的效价检测;
图2 AaA1与不同真菌抗原的反应;
图3 AaA1的检测灵敏度测定;
图4 AaA1抗体的类型及亚类鉴定;
图5 AaA1抗体结合的链格孢菌目标蛋白;
图6 浙贝母蛋白提取液对AaA1的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杂交瘤细胞株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9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