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底罩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19119.X | 申请日: | 2019-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松下和哉;平野胜久;佐藤公道;黑柳刚;长野祐也;寿福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底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底罩,具有长孔状的贯通孔,以覆盖热源的下部的方式被装配在车辆的下侧。贯通孔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该贯通孔的长尺寸方向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产生倾斜,该倾斜不包括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正交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底罩,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长孔状的贯通孔,以覆盖热源的下部的方式被装配在车辆的下侧的车辆用底罩。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行驶中的空气动力性能,在汽车的主体中的发动机、排气管、燃料箱等的下侧,以覆盖该发动机、排气管、燃料箱的方式装配有各种底罩。在此,在日本特开平7-215074公开了例如图9所示的形成有长孔状的贯通孔550的底罩505。因此,从该发动机、排气管、燃料箱(均未图示)发出的热能够经由该贯通孔550向外部(大气)放出。即,能够抑制由底罩505引起的热的积聚。因此,能够防止对周边设备的热损伤。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平7-215074的技术中,长孔状的贯通孔550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长孔状的贯通孔550的长尺寸方向550a相对于汽车的前后方向呈正交方向(左右方向)。因此,经由该贯通孔550向外部放出的热的流动有时会扰乱底板下的行进空气的流动。因此,行驶中的空气动力性能有时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对周边设备的热损伤,并且能够防止行驶中的空气动力性能的下降的底罩。
本发明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完成的,并被如下构成。第一方案所述的发明是具有长孔状的贯通孔,以覆盖热源的下部的方式被装配在车辆的下侧的车辆用底罩。贯通孔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该贯通孔的长尺寸方向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产生倾斜,该倾斜不包括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正交方向。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从热源发出的至少一部分的热经由贯通孔向外部(大气)放出。即,能够抑制由底罩引起的热的积聚。因此,能够防止对周边设备的热损伤。此外,经由该贯通孔被吸出的空气能够在外部顺畅地与底板下的行进空气合流。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经由该贯通孔向外部放出的热的流动不会扰乱底板下的行进空气的流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行驶中的空气动力性能的下降。
此外,第二方案所述的发明可以是:在第一方案所述的车辆用底罩中,贯通孔形成于车辆的左右方向。倾斜可以被设定为:成对的贯通孔的各前侧之间的距离比两贯通孔的各后侧之间的距离长。
根据该构成,能够顺畅地实施经由左右贯通孔的热的放出。此外,能够顺畅地实施经由该左右贯通孔而被吸出的空气的吸出。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从上侧透视观察装配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排气管下底罩的汽车的下侧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排气管下底罩的放大图。
图3是对图2的排气管下底罩的作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纵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排气管下底罩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变形方式)。
图6是排气管下底罩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二变形方式)。
图7是排气管下底罩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三变形方式)。
图8是排气管下底罩的其他实施方式(第四变形方式)。
图9是现有技术的排气管下底罩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91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