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面膜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8152.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8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丽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8/9794;A61K8/9789;A61K8/9728;A61K8/34;A61Q19/08;A61Q19/02;A61P17/1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秀秀 |
地址: | 7433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白 祛斑 祛痘 当归 活血祛瘀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原料制备 中药面膜 滋阴润燥 白茯苓 三七粉 白芨 白芷 冰片 除皱 凉血 面膜 靓肤 镇静 收敛 滋润 皮肤 净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面膜,由下列原料制备制成:白芨10‑20份、白芷10‑20份、当归10‑20份、白茯苓10‑20份、三七粉10‑20份、冰片10‑20份、祛斑粉10‑20份、祛痘粉10‑20份、面膜粉10‑20份。可以美白祛暗黄、祛斑、祛痘,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脂、镇静凉血、活血祛瘀、滋润美白、滋阴润燥、靓肤除皱、净化皮肤内在空间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面膜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面膜。
背景技术
随着“颜值社会”这一概念越来越流行,现代人不论男女都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问题”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等专业机构联合发布的的《2017年中国女性皮肤问题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搜集了150万份问卷调查,并基于这些结果进行分析。调查数据中有40%属于混合型皮肤,其次为油性皮肤23%,单纯干性皮肤的占比较少17%,而中性皮肤却只占20%左右。每年有超过90%的女性被皮肤问题困扰,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干燥缺少、毛孔粗大、黑眼圈、脸色暗黄和青春痘方面。只有少部分人担心皮肤松弛的问题。
对于这些皮肤问题,不少人都有尝试去改善,但效果都难尽人意。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发现白芨、白芷、当归、白茯苓、三七、冰片粉等中药材定制调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脂、镇静凉血、活血祛瘀、滋润美白、滋阴润燥、靓肤除皱、净化皮肤内在空间等功效,尤其是加入一定配比量的配料后,效果明显加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面膜,可以美白祛暗黄、祛斑、祛痘,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祛脂、镇静凉血、活血祛瘀、滋润美白、滋阴润燥、靓肤除皱、净化皮肤内在空间等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中药面膜,由下列原料制备制成:白芨10-20份、白芷10-20份、当归10-20份、白茯苓10-20份、三七粉10-20份、冰片10-20份、祛斑粉10-20份、祛痘粉10-20份、面膜粉10-20份。
进一步,所述中药面膜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称取白芨、白芷、当归、白茯苓、三七粉、冰片磨成超微粉待用;
步骤二:将黄柏磨制超微粉待用;
步骤三:将茯苓、龙胆磨制超微粉待用;
步骤四:将金银花、黄芪磨制超微粉待用;
步骤五:根据适应人群分别将步骤二、三、四按一定量调配加入步骤一;
步骤六:将所调配粉末状面膜在灭菌、消毒后装入产品袋,即得一种中药面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中药面膜全部原料为中药材,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具有美白、祛暗黄、祛斑、祛痘等功效,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一种中药面膜,由下列原料制备制成:白芨10份、白芷10份、当归10份、白茯苓10份、三七粉10份、冰片10份、祛斑粉10份、祛痘粉10份、面膜粉10份。
所述中药面膜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照配方比例称取白芨、白芷、当归、白茯苓、三七粉、冰片磨成超微粉待用;
步骤二:将黄柏磨制超微粉待用;
步骤三:将茯苓、龙胆磨制超微粉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丽丽,未经刘丽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8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儿厌食偏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