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7644.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詹秀文;余雨红;曾小珂;王刚;孙志鹏;蒲尚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18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园 红豆杉 药用 原料 营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为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苗木种植方法,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较好的解决了红豆杉大面积繁殖栽培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南方红豆杉的良种繁育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
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具有采用茶园栽培模式,建设期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园式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园址选择:建园园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潮润、排水性能好的地方;
S2、苗木选择:苗木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侧枝发达、叶色深绿、苗高80cm至100cm的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
S3、苗木种植方法:
S31、整地,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30cm,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开垦,梯面宽在1.2m以上;
S32、采用适合机采和人工采收均可的茶园栽培模式,每隔四行留1.2米宽的走道间隙,穴长、宽、深为0.3米×0.3米×0.2米,栽种时间春季3-4月;
S4、苗木施肥方法:
S41、移栽移栽前穴内施有机肥作底肥,复土后再移栽;
S41、栽后每年春季在树苗四周挖穴或顺行开沟,将有机肥施于穴内或沟内,施后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
S41、除草后施肥;
S41、采用一次性追肥;
S5、修剪与管理方法:
S51、树冠管理:树冠整型为倒三角型,修剪时间为晚秋10月至11月,采用定型修剪方法:第一次在移栽时剪掉主轴枝,第二次待树苗成活后剪掉中下部较阴弊且瘦弱的侧枝,以后每年秋季均按倒三角型的树型进行修剪整型;
S52、追肥管理:每年初春进行一次性追肥,栽后1-2年亩用量150公斤,即每株250克;栽后3-4年200公斤,即每株300克;第五年及以后以加工后的枝叶残渣经无害化处理还田为主,根据植株长势及土壤检测情况再适当补施其他肥料;追肥方式为在距茎基20cm左右挖穴或开沟,将有机肥施入后复土;
S53、水份管理:从植株长势看,若幼枝萎焉、无光泽、枯黄,则是旱害表现,需补充水份;若生长缓慢,叶色转黄、树冠矮小、严重时逐渐枯萎,则是湿害表现,需及时排湿防涝,根据土壤水份测定,将含水量控制在50-70%;
S54、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其次是生物防治措施,最后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7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门锁系统及防意外关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在蓝宝石上外延GaN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