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废旧电子产品特征的信息清除参数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6909.2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6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汤健;王丹丹;周晓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78;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废旧 电子产品 特征 信息 清除 参数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废旧电子产品特征的信息清除参数获取方法,首先,基于目前市场典型废旧电子产品和专家知识构建特征数据案例库,包括存储介质特征数据库和信息清除特征数据库。接着,通过数据连接线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扫描并识别待信息清除废旧电子产品的存储介质特征和信息清除特征。最后,通过废旧电子产品的上述特征与所构建的特征数据案例库的匹配获取定制化的信息清除参数,即:通过待信息清除废旧电子产品的存储介质特征匹配存储介质特征数据库中相似案例以确定覆写策略、通过待信息清除废旧电子产品的信息清除特征匹配信息清除特征数据库的相似案例以确定清除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信息清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废旧电子产品特征的信息清除参数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及电脑等废旧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快,从而造成废旧电子产品存量基数日趋庞大,处理不当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不容小觑。据统计,我国用户更换手机周期为15个月,其中20%的用户1年之内就会换手机;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3.02亿,每年产生的废弃手机大约有2亿部,然而其回收率尚不足1%[1]。因此,废旧电子产品的不当处理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目前,废旧电子产品主要的回收途径包括:路边流动商贩回收、维修服务商回收、二手市场回收、正规企业以旧换新回收和通过捐赠流通到不发达地区继续使用等。近年来,出现一些线上线下的回收平台,对废旧手机进行简单的信息清除后销售,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以及大量流动商贩的存在,影响了正规回收机构的发展,使得废旧电子产品的再回收到再销售的过程中未经过信息清除处理或清除不彻底,这些产品中残留有大量用户数据,会涉及到个人、企业、国家机关尤其是保密机关的重要隐私和机密,对用户隐私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
信息清除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存储设备中的隐私数据予以彻底删除,以达到相应数据不泄漏、不外传等目的[3]。通常,电子设备自身的删除及格式化功能并不能真正地删除存储介质上的数据信息,经专用软件的简单处理便可恢复数据[4]。对存储介质进行消磁、热清除、物理销毁、化学腐蚀等手段处理后信息会被彻底清除,但存储介质也将会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无法再使用,导致这些方法虽然安全级别高但经济性很低[5]。以上这些技术难以满足废旧电子产品的信息清除技术要求。另外一种技术是数据覆写,即采用无意义、无规律的数据覆盖具有隐私性和安全性的原数据。理论上经过单次覆写便可以覆盖掉原数据信息,但单次覆写总会存在残留,所以基于覆写的信息清除需要采用多次不同方式的覆写才能保障安全性。目前,多数覆写软件厂商采用美国国防部的DOD5220.22M标准,其要求为:先覆盖一次随机数,然后覆盖一次该随机数的补数,最后再覆盖一次随机数[6]。2007年,国家保密标准BMB21—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清除安全保密要求》对写覆盖技术予以肯定,并规定了写覆盖次数和数据格式等覆写策略[7]。理论上,只要覆写的次数足够多,就可以有效销毁存储介质上的数据[8]。文献[9]分析了覆写技术中各种覆写序列的优劣,设计了新的覆写方案,并提出了基于网络安全的磁介质软件数据销毁系统;文献[10]提出覆写次数自定义的清除方法;文献[11,12]为提高信息清除效率,提出并行数据销毁思想。文献[13]提出基于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清除思想,这也是国内市场现存信息清除设备/软件的主流解决方案,其采用的覆写策略多基于国外覆写标准,其安全性有待检验。文献[14]给出了包含前端清除设备、后台服务器的信息清除系统整体设计,并提出全盘覆写、穿插区域随机覆写等方式提高清除效率的策略。虽然覆写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信息清除方法[15],但针对不同的废旧电子产品采用相同的覆写策略显然是不合理的,未结合待清除信息的废旧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特性。这导致信息清除不彻底或信息清除效率低下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6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