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及起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6383.8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婧思;王尹军;甘吉平;毛龙飞;苏陆;宗明哲;叶姗;卢凯;李健;毛得春;毛允德;孙守富;王清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龙德时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04 | 分类号: | F42B3/04;E21C37/14;G06K7/00;F42D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 二氧化碳 工艺 起爆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及起爆系统,包括数控起爆器、带有电子标签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及电子标签读取装置,电子标签内存储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第一识别信息,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内设有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内存入第二识别信息,数控起爆器能够读取爆破装置识别信息,包括组装二氧化碳爆破装置步骤、爆破装置安装步骤、延时设置步骤、起爆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及起爆系统通过在二氧化碳爆破设备上添加电子标签,为二氧化碳爆破设备添加便于采集的外部识别信息,能够在爆破准备工艺中便于信息采集与信息识别,而且先安装后分段的方式,使用系统识别每个爆破设备的分段,大大降低出错几率,保证爆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二氧化碳爆破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及起爆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爆破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主要是想避免因炸药爆破产生火焰引起的爆炸事故而专门为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研发的。2015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二氧化碳爆破器材厂商逐步涌现,但当前其成熟度不足,仍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阶段。其爆破原理为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的高压下可转变为液态,通过高压泵将液态的二氧化碳压缩至圆柱体容器(爆破筒)内,装二氧化碳爆破入安全膜、破裂片、导热棒和密封圈,拧紧合金帽即完成了爆破前的准备工作。将爆破筒和起爆器及电源线携至爆破现场,把爆破筒插入钻孔中固定好,连接起爆器电源。当微电流通过高导热棒时,产生高温击穿安全膜,瞬间将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急剧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致泄压阀自动打开,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吸热气化时体积急剧膨胀产生高压致使岩体开裂。
传统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存在如下缺点:
一二氧化破岩起爆器非本质安全,起爆时接线端子、母线、脚线等都可能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等可燃气体爆炸。
二起爆系统不能自动闭锁,采用干电池、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甚至泄露电流就能够引起爆炸,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三在多段爆破工程中,先使用起爆器对输出接口设置延时,再通过人工识别导线接口的段位,最后将导线连接二氧化碳爆破装置与接口,该种方法需要人工作为主要的分辨、识别主体,而多段爆破工程中的爆破装置数量多、分段多,容易连接出错,导致爆破装置连入错误的段位网络,最终使起爆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及起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本质安全起爆的安全风险、意外电流引爆的安全风险、以及由于人工识别段位接口而导致的易出错、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码二氧化碳破岩工艺,包括数控起爆器、带有电子标签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及电子标签读取装置,所述电子标签内存储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第一识别信息,所述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内设有数控装置,所述数控装置内存入第二识别信息,所述数控起爆器能够读取爆破装置识别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组装二氧化碳爆破装置步骤,使用电子标签读取装置采集一电子标签内的第一识别信息,发送给数控起爆器,同时将一数控装置连入数控起爆器,数控起爆器获取第二识别信息,并将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进行绑定得到识别信息对储存,生成本项目的爆破数据库,然后组装二氧化碳爆破装置,将数控装置安装在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内部,将电子标签安装在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外壳上。
爆破装置安装步骤,将安装完毕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与导线连接,组成爆破网络,然后将连好导线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放入到炮孔内。
起爆步骤,所述数控起爆器采集连入爆破网络的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第二识别信息,得到临时信息库,然后将临时信息库内的第二识别信息依次配对爆破数据库内的信息,若临时信息库或爆破数据库中出现未配对的第二识别信息,则数控起爆器自锁、发出报警,反之,则数控起爆器放电,为二氧化碳爆破装置的加热器冲电、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龙德时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龙德时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6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