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素或阿司匹林在制备主动脉腔内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6050.5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舒畅;唐熠达;罗明尧;方坤;杨敏;叶绍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素 阿司匹林 制备 主动脉 修复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肝素或阿司匹林在制备主动脉腔内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一种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一站式腔内介入的手术方法。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依次对病人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本发明属于医学治疗领域,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两种疾病一站式处理,既避免了分次手术时抗血小板治疗上的矛盾,也避免了分次手术的潜在风险;(2)患者只经历一次麻醉和手术,心理更容易接受;(3)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长,降低医疗资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治疗领域,具体提供肝素在制备主动脉腔内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依次对病人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背景技术:
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广泛存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负担愈演愈烈,″泛血管疾病″的概念也被提出并广受关注,这些患者需要更加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既往研究显示同一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主动脉疾病的共患率达到73%。
因此,对中老年非急诊的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或夹层的患者建议进行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避免漏诊并降低冠心病所致的围术期心梗风险。
同理,对于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必要时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主动脉病变情况,如胸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主动脉夹层,此时务必完善主动脉CTA检查,充分的术前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并降低主动脉破裂及出血的风险。
传统的分次手术:按照传统思路,对于同时患有需要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和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或夹层等)的患者,通常是在血管外科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而在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次手术各自独立实施。
这种传统的逐一就诊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次手术只处理一种病变,手术和麻醉时间短,但其弊端则包括:
(1)存在治疗矛盾:PCI术前需要强化抗血小板,这将增加主动脉夹层或溃疡破裂及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而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又担心未处理的冠心病所致的缺血甚至心梗的风险。
(2)患者依次到两个病房住院,先后接受次两麻醉、两次手术、两次围手术期治疗,这些都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的增长,风险增大,增加医疗资源消耗。
我们已经开始了对泛血管疾病领域的探索,但目前针对主动脉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却少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肝素或阿司匹林在制备主动脉腔内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一站式腔内介入的手术方法,即依次对病人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一站式腔内介入的手术方法,是依次对病人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手术在病人单次麻醉过程中完成。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麻醉为全身麻醉。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为放置主动脉支架。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手术只采用股动脉作为入路。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手术的术前给予病人阿司匹林。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mg/天·次,给药时间为1-30天。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术中,给予病人普通肝素。
上述的手术方法中,所述肝素给药期间需要进行全血凝血时间(ACT)的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6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