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4610.3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二郎;川上广纪;大下慎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郎伊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源 干线 布线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其包括:第一电源干线,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电源干线,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以及第三电源干线,其与规定的电源设备连接,将第一电源干线和第二电源干线在车辆前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需要从交流发电机(发电机)或电池等电源部对众多车载设备适当地供给电源。通常,使用数量庞大的电线的集合体即线束(W/H)将电源部与各车载设备连接从而进行电源的供给。但是近年来,车载设备的数量存在增加的趋势,车辆中的电源线及通信线的布线结构越来越复杂。
因此,日本特开2017-185996号提出了一种用于简化车辆中的电源线及通信线的布线结构的干线结构及分路结构。在该日本特开2017-185996号中采用下述布线结构,即,通过使一条电源干线穿过车辆的中央部分,从该电源干线分支出多条支线,从而向电子控制装置(ECU)及致动器(ACT)等车载设备供给电源。
为了如上述布线结构所示使电源干线穿过车辆的中央部分,作业人员不得不进入车辆内安装含有电源干线的线束,很难说制造车辆时的线束安装性优异。另外,在检查或更换穿过车辆的中央部分的电源干线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与上述相同的作业,因此可维护性也不高。
另外,在一条电源干线穿过车辆的中央部分的布线结构中,在该电源干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无法向位于作为电力供给源的电源设备的故障发生地点下游位置且与电源干线连接的车载设备供给电力。因此,无法被供给电力的车载设备的功能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含有电源干线的线束的安装性及可维护性的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其在电源干线的任意位置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都能够向该故障发生位置的下游侧所连接的车载设备继续供给电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其包括:第一电源干线,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电源干线,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以及第三电源干线,其与规定的电源设备连接,将第一电源干线和第二电源干线在车辆前部连接。
上述方式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是分别在车辆的右侧部配设第一电源干线、在车辆的左侧部配设第二电源干线的结构。由此,能够从车辆的外侧简单地拆装含有电源干线的线束。由此,由于作业人员无需为了线束的安装、检查和更换而进入车辆内,因此能够提高线束的安装性及可维护性。另外,上述方式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利用第一电源干线和第二电源干线而将电源路径在物理上冗余化。由此,即使在其中一条电源干线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剩余的另一条电源干线向故障发生位置的下游侧所连接的车载设备继续供给电力。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源干线连接第一电源分路部和第二电源分路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分路部配置在与通过所述车辆的中心且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相比、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部中所述车辆的前部侧即车辆右前部,所述第二电源分路部配置在与所述中心线相比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部中所述车辆的后部侧即车辆右后部;所述第二电源干线连接第三电源分路部和第四电源分路部,其中,所述第三电源分路部配置在与所述中心线相比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部中所述车辆的前部侧即车辆左前部,所述第四电源分路部配置在与所述中心线相比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部中所述车辆的后部侧即车辆左后部。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源分路部和所述第四电源分路部也可以通过第四电源干线连接。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分路部也可以配置为,将设置在配置有里程表及警告灯的仪表板内的电源的输出进行分路。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源分路部也可以配置为,将设置于行李舱内的电源的输出进行分路,该行李舱是主要为了存放货物而形成在车辆后部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