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测多评法测定丹红化瘀制剂成分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4049.9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8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清;匡艳辉;林娟;王德勤;李楚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4;G01N30/06;G01N30/34;G01N30/3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测多评法 测定 化瘀 制剂 成分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测多评法测定丹红化瘀制剂成分含量的方法,以新橙皮苷为内标,建立新橙皮苷与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只测定新橙皮苷的含量,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另外五种成分的含量,建立全面的可控制丹红化瘀制剂的质量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测多评法测定丹红化瘀制剂成分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是一种通过只测定某个代表性的成分(有效、廉价、易得),同时可以计算出其他待测的有效成分的含量,使其计算值与实际值符合定量方法学要求的质量控制方法。“一测多评”法能够较好的解决中药质量控制中缺乏对照品这一瓶颈问题,且能够较好完成不稳定成分定量评价,具有检测成本低、分析效率高的优点。
丹红化瘀制剂主要由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七味原料药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丹红化瘀口服液、丹红化瘀汤或丹红化瘀片、丹红化瘀颗粒、丹红化瘀胶囊、丹红化瘀滴丸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其中丹红化瘀口服液为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独家品种(国药准字Z10960051),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收录了其质量标准,包括丹参、柴胡、当归、川芎等药材的薄层鉴别以及HPLC法测定原儿茶醛含量。目前尚未见丹红化瘀制剂一测多评法的研究报道。
丹红化瘀制剂由多种药材制成,有效成分复杂,将一测多评方法用于其中是否适合,以及如何进行其中的有效成分分析成为一个问题。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了药理活性明确且含量比较丰富的几种成分(分别为新橙皮苷、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进行测定。在开发一测多评方法时,目标化合物的选择将严重影响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目前没有筛选目标化合物的科学方法。在一测多评的研究中,由于分析物含量是由内标物和其他化合物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获得,而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会影响最终的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选择哪个成分作为内标物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发现该类化合物特别适合用于丹红化瘀制剂的一测多评方法,从而解决了相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单一成分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稳定可控的一测多评法测定丹红化瘀制剂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更加稳定的新橙皮苷为内标,建立新橙皮苷与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只测定新橙皮苷的含量,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另外五种成分的含量,建立全面的可控制丹红化瘀制剂的质量标准,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可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红化瘀制剂成分含量的方法,以新橙皮苷为内标,建立新橙皮苷与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柚皮苷、丹酚酸B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只测定新橙皮苷的含量,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另外五种成分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0.2-0.8wt%优选0.5wt%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梯度条件为:0~25min,5-12%A;25~30min,12~15%A;30~70min,15~25%A;流速0.8-1.2mL/min,优选为1mL/min;检测波长280nm~290nm,优选为286nm,柱温28-32℃,优选为30℃。
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柚皮苷的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含量(mg/g)=(CS/W)×(AU/AS)×V×D×F
CS新橙皮苷对照品的浓度(mg/mL);
W样品取样量(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0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排气颗粒补集再生装置及其方法、车辆
- 下一篇: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