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导热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3757.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溯晓;刘轶鸣;刘振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溯晓;刘轶鸣;刘振栋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45128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燕桃;汪治兴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模块 散热管 传热效果 导热模组 中心热源 远端 导热 柔韧性 单独使用 均温装置 热控设备 散热问题 有效解决 能力强 轻量化 微结构 毛细 航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化的航天热控设备,尤其是一种柔性导热模组。其主要部件是散热模块和柔性散热管,散热模块包括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和远端散热模块,柔性散热管连接于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和远端散热模块之间成为柔性导热模组,散热模块及柔性散热管也可以分别作为均温装置单独使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设备微结构毛细能力强,传热效果佳,逆重力传热效果明显,可制成具有柔韧性的柔性导热产品,有效解决结构复杂、空间有限的散热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化的航天热控设备,尤其是一种柔性导热模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航空、军工等领域中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这类电子元器件体积小、功率大,热流密度极大,且所处空间狭小,必须提供有效而可靠的热控设计,一般采用均温板来处理散热问题。均温板(或称平板热管)技术是基于真空腔均热技术(VaporChamber)发展的一类热量均散技术,能够实现高密度热流的快速扩散,解决较高复杂程度的高热流密度问题。中国专利CN108317880A公开的一种均温板,包括基材和连接在基材的设置有毛细结构的端面上的盖板,基材的一端面设置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呈弓形槽体状;盖板和基材共同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注有工作流体。采用弓形槽体状的毛细结构,提高了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并提高了冷凝后的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提高了散热效果,但它在航天器热控领域的应用存在着性能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内压承受能力和外应力承受能力较低,且逆重力导热不佳,散热单元重量偏大,结构复杂不易设计散热单元,空间狭小不易安装导热单元,大热流密度散热不易远距离导热,还存在无法兼容不同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柔性导热模组。该柔性导热模组的主要部件是注液抽真空封装在金属壳体内并具有微结构的散热模块和柔性散热管,散热模块包括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和远端散热模块,柔性散热管连接于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和远端散热模块之间成为柔性导热模组,散热模块及柔性散热管也可以分别作为均温装置单独使用。
每个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可以配套0个以上数量的远端散热模块及相应数量的柔性散热管。
进一步,远端散热模块可以设置在冷端或者热端环境中,在冷端环境时可以协助中心热源散热模块散热,在热端环境时则可以向中心热源散热模块加热。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设备微结构毛细能力强,传热效果佳,逆重力传热效果明显,可制成具有柔韧性的柔性导热产品,有效解决结构复杂、空间有限的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柔性导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征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依附图所示,这种柔性导热模组的主要部件是注液抽真空封装在金属壳体内并具有微结构的散热模块1、2和柔性散热管3,散热模块包括中心热源散热模块1和远端散热模块2,柔性散热管3连接于中心热源散热模块1和远端散热模块2之间成为柔性导热模组。散热模块1、2及柔性散热管3也可以分别作为均温装置单独使用。中心热源散热模块1配套了6个远端散热模块2及6组柔性散热管3。柔性散热管3是直径在5mm以下的细管,可以在比较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远端散热模块2可以设置在冷端环境中协助中心热源散热模块1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溯晓;刘轶鸣;刘振栋,未经刘溯晓;刘轶鸣;刘振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3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方向导热热管
- 下一篇: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反应产物余热余压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