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椭偏仪的光学薄膜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13246.9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习;熊胜明;高卫东;张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椭偏仪 光学薄膜 热膨胀 系数 测量 装置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基于椭偏仪的光学薄膜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包括:椭偏仪(1)、样品夹具组件(2)、热电偶(3)、红外加热灯(4)、计算机(5),其特征是:样品夹具组件(2)可将待测样品(6)固定在椭偏仪载物面(7),样品夹具组件(2)放置待测样品的中心处设置有测温孔(8),测温孔(8)处设置有热电偶探头(9),热电偶探头(9)由样品夹具组件(2)固定在待测样品(6)的背面,待测样品(6)正对面设置有红外加热灯(4),红外加热灯(4)垂直待测样品(6)平面照射,椭偏仪(1)及热电偶(3)将待测样品(6)加温前后的椭偏数据及温度数据采集到计算机(5),计算机(5)利用椭偏数据拟合出待测样品(6)的薄膜厚度信息,结合温度数据,即可计算得出待测样品(6)的热膨胀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椭偏仪的光学薄膜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样品夹具组件(2)包括主体铜架(10),主体铜架(10)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螺钉(11),样品夹具组件(2)由固定螺钉(11)固定在椭偏仪载物面(7),主体铜架(10)后设置有石棉隔热垫(12);主体铜架(10)正面设置有两个样品夹持槽(13);样品夹持槽(13)中间设置有一个测温孔(8),测温孔(8)处设置有一个带凹槽的聚四氟乙烯垫片(14)及弹簧(15)用于固定热电偶探头(9),使其紧贴于待测样品(6)背面且不影响样品的平整性,便于椭偏仪(1)校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椭偏仪的光学薄膜热膨胀系数测量装置,其特征是:红外加热灯(4)上设置有聚光灯罩(16),能将红外光聚集到待测样品(6)表面而不辐射其他部件,避免样品夹具组件(2)蠕变引入的测量误差。
4.一种基于椭偏仪的光学薄膜热膨胀系数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接通电源,开启椭偏仪(1)和计算机(5),初始化椭偏仪(1),并通过调节椭偏仪载物台调节旋钮(17)将其校准;用固定螺钉(11)将样品夹具组件(2)安装在椭偏仪载物面(7)上,将待测样品(6)安装在样品夹持槽(13)上,待测样品(6)应为沉积在光学基片上的微米级的薄膜,将热电偶探头(9)从主体铜架(10)和石棉隔热垫(12)之间通过测温孔(8)穿出,用带凹槽的聚四氟乙烯垫片(14)及弹簧(15)将其固定在待测样品(6)背面,通过调节椭偏仪载物台调节旋钮(17)校准待测平面;
步骤二、热电偶(3)与计算机(5)连接,实时监测待测样品(6)的温度,待温度恒定,记录下加热前的待测样品(6)的温度T0,用椭偏仪(1)测量室温下的椭偏参数;
步骤三、待室温下的薄膜椭偏参数测量完毕,打开红外加热灯(4)的电源,使其聚光灯罩(16)口正对待测样品(6)表面,加热待测样品(6)直至其温度恒定,记录稳定后的温度T1;保持相同功率继续加热,同时测量温度为T1的待测样品(6)的椭偏参数;
步骤四、在计算机(5)上用椭偏仪(1)自带分析软件拟合采集到的椭偏数据,计算出加热前T0温度下的薄膜厚度d1和加热到T1的薄膜厚度d2,计算位移量Δd=d2-d1,计算恒定温度与室温的温差:ΔT=T1-T0,计算出样品的热膨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32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