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孔CT便携式探测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13061.8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 发明(设计)人: | 苏茂鑫;刘轶民;薛翊国;程凯;李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便携式 探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孔CT便携式探测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相连的支柱,所述支柱顶端设置有仪器操纵平台,所述仪器操纵平台包括人体契合板,所述人体契合板向上呈预设角度弯曲,用来与人体胳膊契合;所述人体契合板上设置有PC机;PC机的边缘还设置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用于收集灰尘;所述人体契合板上还设置有录像设备开关,所述录像设备开关与录像设备相连,录像设备设置在支柱侧面,录像设备还与PC机相连,录像设备用于对探测对象进行录像并传送至PC机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跨孔CT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孔CT便携式探测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跨孔CT(computed tomography),包括跨孔电阻率CT、跨孔地震CT、电磁波CT,井间成像方法借鉴了医疗诊断方法的工作原理,跨孔电阻率CT方法应用于地质探测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地质体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或不同层状界面间电阻率差异,通过电阻率层析成像,实现对隐伏于地面以下地质体以及层状分界面的识别和定位。
跨孔地震CT成像系统作为一种物探方法,跨孔地震技术经常用作高精度孔间地层成像探测,在第一个孔内发射器发射地震波到达第二个孔内后被检波器接收,数据传输到地震记录仪中保存以做后处理分析,把地震波传播路径叠加后成像。
电磁波CT,它是通过测量透过两钻孔的电磁波能量的吸收衰减量,并通过计算机对观测数据进行层析成像处理,重新构建两孔介质电磁吸收系数图像,并根据介质电磁特性与地下介质的地层、构造的相关关系,重构地下结构与构造的地质剖面图。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跨孔CT便携式探测设备存在仪器设备较重,携带不方便,不适合野外工作环境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孔CT便携式探测车,其搭载了CT跨孔设备,解放了人力,操作人员只需要进行PC机的操控即可进行跨孔CT,使得跨孔CT便携式探测设备携带方便,适合野外工作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孔CT便携式探测车,包括:
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底板以及与底板相连的支柱,所述支柱顶端设置有仪器操纵平台,所述仪器操纵平台包括人体契合板,所述人体契合板向上呈预设角度弯曲,用来与人体胳膊契合;所述人体契合板上设置有PC机;PC机的边缘还设置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用于收集灰尘;所述人体契合板上还设置有录像设备开关,所述录像设备开关与录像设备相连,录像设备设置在支柱侧面上,录像设备还与PC机相连,录像设备用于对探测对象进行录像并传送至PC机显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柱顶端还设置有第一遮板,所述第一遮板可在二维平面内进行旋转,且设置在仪器操纵平台上面用来保护仪器操纵平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尘箱可拆卸设置在PC机的边缘。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底部还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搭载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来测量车本体移动距离并传送至PC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用来搭载跨孔CT探测仪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上还设置第二遮板,所述第二遮板可在二维平面内进行旋转,且设置在承重板上面用来保护跨孔CT探测仪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承重板上还设置有绞盘,所述绞盘缠绕有电缆线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缆线圈与手动卷线圈把手相连,所述手动卷线圈把手用于手动收集及释放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3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