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电调控刺激舌头表面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2824.7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曦;黄爽;杭天;陈惠琄;胡宁;何根;吴倩妮;张涛;吕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爱红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电极 柔性电路板 电极本体 外接电极 治疗装置 抑郁症 舌片 口腔 控制电路模块 成对布置 内侧位置 舌头表面 外侧位置 自我治疗 刺激 电调控 电连接 封装层 治愈率 镀层 舌头 治疗 裸露 外围 疾病 | ||
本发明属于治疗抑郁症疾病的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通过电调控刺激舌头表面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和舌片电极本体,所述舌片电极本体,所述舌片电极本体包括柔性电路板,在柔性电路板上对应于口腔内侧位置设有若干成对布置的放电电极,在对应于口腔外侧位置设有外接电极,且放电电极和外接电极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围从内至外依次设有裸露出放电电极和外接电极的镀层和封装层,所述放电电极对应于舌头内不同位置进行分布。该治疗装置能同时具有ECT较高的治愈率,又能以较低的刺激、较为平稳地作用于神经中枢,且降低成本满足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自行长期进行自我治疗的目的,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抑郁症疾病的治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电调控刺激舌头表面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综上所述,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亟待重视,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抑郁症的病因种类繁杂且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非常明确,因此,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抑郁症治疗方法主要是分三类: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3、物理治疗。
第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而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因此近年来应用明显减少。
第二、心理治疗,主要指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第三、物理治疗,包括电休克法,经颅磁刺激法,迷走神经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神经反馈治疗法。
总体来说,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是大多数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而物理疗法却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于物理疗法治疗抑郁症有以下5种方式:
1.电休克疗法(ECT)可用于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精神错乱、紧张症的抑郁症患者,以及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电休克治疗先以轻度麻醉作为切入,再以数次脑部电击产生疗效。ECT是最有效的抗抑郁疗法(ECT对70%-90%的患者都有治疗效果)。电休克疗法的使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例如有关电休克疗法的污名以及潜在的治疗副作用,包括影响心血管功能以及影响认知功能(如暂时性失忆)等。
2.经颅磁刺激(TMS)利用磁线圈刺激大脑。其治疗作用以经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认可,可用作治疗对药物无效的情绪障碍患者。经颅磁刺激需要患者进行每日治疗,对于一般的患者来说较难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络疏通仪
- 下一篇:一种电晕式放电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