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2587.4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泉;唐亮;罗超;彭学前;武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慧引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应用于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当列车进入起步阶段时,向列车发送第一牵引指令;实时获取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并在判断出获取的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小于第一牵引力阈值的时间内,降低列车的保持制动力为保持制动力阈值;直至判断出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大于或等于第一牵引力阈值,则向列车发送保持制动缓解指令。由于列车在牵引力小于第一牵引力阈值的时间内,就使列车的保持制动力降低为保持制动力阈值,使得降低之后的保持制动力与当前的牵引力叠加得到一个较小的牵引力使列车起步,避免了列车在保持制动力彻底释放之后的瞬间产生较大的牵引冲动,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是实现列车自动行驶、精确停车、站台自动化作业、无人折返、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等功能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当列车处于ATO模式时,ATO系统需控制列车处于保持静止状态时,会向列车发送保持制动施加指令,即对列车施加一个较大的保持制动力,使得列车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当ATO系统需控制列车从静止状态进入起步阶段时,会向列车发送一个牵引指令,给列车施加牵引力,当给列车施加的牵引力达到预设的值时,ATO系统就会向列车发送保持制动缓解指令,使作用在列车上的保持制动力减为0。
现有技术中,ATO系统为了防止列车起步时出现溜坡问题,会使得牵引力达到较大的值时才触发保持制动缓解指令,这会导致列车接收到保持制动缓解指令后,由于保持制动力减为0,而牵引力处于预设的较大的值,列车会给乘客带来较大的冲击,导致列车起步阶段乘客的舒适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减少列车起步阶段给乘客带来的冲击,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包括:
当列车进入起步阶段时,向所述列车发送第一牵引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牵引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列车生成的牵引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强;
实时获取所述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并在判断出获取的所述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小于第一牵引力阈值的时间内,降低所述列车的保持制动力为保持制动力阈值;直至判断出所述列车当前的牵引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牵引力阈值,则向所述列车发送保持制动缓解指令;其中,所述保持制动缓解指令用于释放所述列车的保持制动力。
可选地,在上述控制方法中,还包括:
当所述列车进入停车阶段时,向所述列车发送持续制动指令;
实时获取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并在判断出获取的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小于第一速度阈值、且大于第二速度阈值的时间内,降低所述列车的制动级位为第一制动级位阈值;直至判断出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速度阈值,则提高所述列车的制动级位为第二制动级位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速度阈值为所述列车的电制动力开始撤离时的速度值;所述第二速度阈值为所述列车的电制动力完成撤离时的速度值;所述第一制动级位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制动级位阈值。
可选地,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所述实时获取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之后,还包括:
在判断出获取的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小于第三速度阈值、且大于第四速度阈值的时间内,将所述列车从制动工作状况变更为牵引工作状况、且将所述列车的牵引级位设置为零;直至判断出所述列车当前的速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速度阈值,将所述列车从牵引工作状况变更为制动工作状况、且将所述列车的制动级位设置为第三制动级位阈值,使所述列车对标停车;其中,所述第三速度阈值为大于触发保持制动指令的第五速度阈值的值;且所述第三速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速度阈值。
可选地,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当所述列车进入停车阶段时,所述保持制动指令的触发条件为所述列车不处于牵引工作状况,且所述列车的速度值小于所述第五速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