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系和安装齿轮系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12153.4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6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日比野晃;窪谷英树;驹田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夏云龙;刘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安装 车辆 | ||
提供一种齿轮系和安装齿轮系的车辆。所述齿轮系构造成通过差速器和传动轴将动力从旋转电机传递至驱动轮。所述齿轮系包括位于彼此不同的多个轴线上的多个轴和分别布置在所述多个轴上的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是内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系和安装该齿轮系的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133110号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系,其通过差速器和传动轴将动力从马达传递至驱动轮。车辆的该齿轮系包括减速单元,该减速单元使来自马达的动力的速度在从马达导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减小并且以减小的速度传递动力。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通过减速单元等中彼此啮合的两个外齿轮传递动力,则车辆的齿轮系的动力传递效率将降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更高的动力传递效率的车辆的齿轮系。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齿轮系。该齿轮系安装在车辆中,并且构造成通过差速器和传动轴将动力从旋转电机传递至驱动轮。所述齿轮系包括位于彼此分开的多个轴线上的多个轴以及分别布置在所述多个轴上的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是内齿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车辆,其包括旋转电机、差速器、传动轴、驱动轮以及齿轮系。该齿轮系包括分别布置在多个轴上的多个齿轮,所述多个轴位于彼此分开的多个轴线上。所述多个齿轮构造成通过所述差速器和所述传动轴将动力从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所述旋转电机传递至所述驱动轮。所述多个齿轮中的至少一个是内齿轮。
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中,所述齿轮系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中的每个可以设置包括在所述多个齿轮中的一对齿轮,并且构造成使来自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的速度在从所述旋转电机导向所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减小。在所述减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中,外齿轮和内齿轮可以彼此啮合。
上述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能够在减速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中实现更高的齿轮啮合效率,并且从而减少动力传递损失。
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中,所述减速单元可以包括设置一对齿轮的第一减速单元和设置与所述一对齿轮不同的一对齿轮的第二减速单元。在所述第一减速单元和所述第二减速单元中的一个中内齿轮和外齿轮可以彼此啮合,并且所述第一减速单元和所述第二减速单元中的另一个的外齿轮和外齿轮可以彼此啮合。
上述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能够在第一减速单元或第二减速单元中实现更高的齿轮啮合效率,并且从而减少动力传递损失。
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中,所述多个齿轮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上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在轴构件上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轴构件布置在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不同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减速单元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可以是外齿轮并且所述第三齿轮可以是内齿轮。所述第二减速单元可以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可以是外齿轮。
上述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能够在第一减速单元中实现更高的齿轮啮合效率,并且从而减少第一减速单元中的动力传递损失。
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齿轮系和第二方案的车辆中,所述多个齿轮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上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在轴构件上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轴构件布置在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不同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减速单元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并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可以是外齿轮。所述第二减速单元可以设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并且所述第二齿轮可以是内齿轮并且所述第四齿轮可以是外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2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