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11730.8 | 申请日: | 201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2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虚;李纯锦;田猛;易康乐;赵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伟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中草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动物医药技术领域及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酵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述发酵中草药制剂由中草药黄芪、王不留行、鱼腥草和蒲公英经复合微生物发酵制成。本发明所述发酵中草药制剂是中药和微生物在一起发酵制备的产品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治疗奶牛乳房炎,同时避免或降低药物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更加安全。本发明所述发酵中草药制剂制备方法操作简便,且中草药在发酵后有着特殊的香气,奶牛喜食可直接掺入饲料中进行饲喂,顺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医药技术领域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中草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乳汁中体细胞含量增加,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是奶牛场的常发病之一。奶牛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两类。临床上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因地区不同而异。而隐性乳房炎往往因为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忽略治疗转而发展为临床型乳房炎。
牛奶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细胞总数,多数是白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等组成,约占牛体细胞数的95%,其余是乳腺组织死去脱落的上皮细胞。体细胞数反映了牛奶质量及奶牛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ml,则为患乳房炎奶牛。
奶牛患乳房炎后,所产的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炎性因子、病原微生物、以及产生的毒素,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目前,世界各地把抗生素列入治疗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牛乳抗生素残留、奶牛体内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不仅影响牛奶品质,更对奶牛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人们食用含有抗生素的乳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同时增强的细菌耐药性,给人类以及奶牛的疾病的医治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安全防治奶牛乳房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寻求改进和能够替代传统抗生素治疗手段的新型治疗方法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草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中草药是纯天然物质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也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利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能够避免或降低药物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近年来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武瑞采用中药乳膏剂涂抹乳区在七天内将患病奶牛全部治愈,王尚荣采用“铁母散”(铁苋菜、地锦草、金银花、紫草、苦参、益母草、乳香、没药、黄芪各40g,苷草20g)对西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100%,周绪正等应用中药注射剂“乳源康”采用乳房给药治疗各类临床型乳房炎病牛1600余次,2200多个乳区,平均治愈率高达90%以上,总有效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郭庆等采用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按比例给奶牛饲喂,治愈率达到了73.5%,有效率达到了91.8%。以上中药复方多采用散剂、汤剂、注射剂,其中散剂和汤剂用药量大,由于中药味道特别,对动物的饲喂困难性较大,而注射剂对动物刺激很大,操作较复杂。郭庆采用的中药微生态制剂制作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饲喂顺应性好、刺激性小、制备简单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物。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酵中草药制剂,由中草药黄芪、王不留行、鱼腥草和蒲公英经复合微生物发酵制成。
本发明中,所述的发酵中草药制剂中所述黄芪、王不留行、鱼腥草、蒲公英的质量比为1:1:1:2。
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微生物由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丁酸菌和光合细菌菌种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1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