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08070.8 | 申请日: | 201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刘斌;田君杨;李海勇;杨彦;蒋连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黎华艳 |
| 地址: | 530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输电 线路 故障 定位 方法 |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包括多源数据获取;利用行波数据进行电网故障的位置精准定位;利用保信数据对两侧采样同步要求较小的双端测距从而进行故障位置的精准定位;利用能量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故障设备的定位。多源数据获取包括能量管理系统、保信、WMAS、行波、故障录波子站数据获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站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对电力系统故障综合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故障发生后,海量的告警信息涌入调度中心主站,保护动作、开关动作、潮流越限、母线失压、装置闭锁、系统异常、自动装置动作等。其中保护动作信息、故障波形、定值设置都是重要的故障分析数据源。电网事故发生后电网设备的信息变化顺序为:电气量变化、保护启动、保护出口、开关动作。这些数据有的来自能量管理系统系统,有的来自广域监测系统系统,有的来自保信系统,有的来自录波系统,如果综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故障定位是一大难题。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无论是单一故障还是多重故障,或者有开关、保护的拒动,最终故障元件都将被隔离到一个个小的无源孤立连通网络中,这些无源孤立连通网络称为故障停电区。多重故障也会被简化为一个或几个小区域内的单一故障。因此,故障诊断可以仅仅针对这些孤立的故障停电区进行,从而大大缩小了故障诊断的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网故障后,获取电网的多源数据信息,所述的多源数据信息包括:根据不同数据类型的采集特性、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的来源、不同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获取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广域监测系统、行波测距主站系统、故障录波主站信息管理系统的故障数据;
步骤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故障数据,通过网络拓扑获取电网一次设备所属区域;
步骤S3,根据步骤S2获取的电网一次设备所属区域,对电网局域拓扑分析,将输电线路故障相关的区域划分为带电区域和停电区域;
步骤S4,根据步骤S3划分为带电区域和停电区域确定具体故障元件;
步骤S5,根据步骤S4确定的具体故障元件进行故障的测距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获取的故障数据包括能量管理系统中的电网模型、事件、断面、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保护事件、保护定值、保护波形;广域监测系统中的电流、电压;行波测距主站系统中的测距结果;故障录波主站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录波波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划分带电区域和停电区域的依据为:
电路正常运行部分为带电区域;
而停电区域又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正常停电区域,故障发生前其中的元件因检修的原因而停运未带电的区域;
第二类是误停电区域,开关保护误动导致停电的区域;
第三类是故障停电区域,其中确有元件故障导致保护动作从而将相关元件切除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确定具体故障元件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41,基于网络拓扑和开关跳闸信息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元件;
步骤S42,基于保护和开关动作逻辑的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元件;
步骤S43,基于故障录波信息的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8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车载应用跨硬件平台
- 下一篇:一种带钢连轧线中间坯堆垛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