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轴承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6677.2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汪繁荣;周子堃;宋强;徐岸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5/35;B24B55/12;B24B47/14;B24B57/02;B24B57/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轴承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气轴承打磨装置,针对现有的打磨装置不能处理由于高温产生的切削液雾体,不能很好的隔绝这些雾体,给人体带来危害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开设有圆形通孔,外壳在圆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动力管,所述动力管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动力管外部设有收集盖,所述转动管外部设有扇叶,动力管内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气动马达,第一气动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动力管和转动管,第一气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转动管和动力管,使砂轮进行正常工作的同时,利用扇叶将切削液雾收集,避免切削液雾被人体吸入,危害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轴承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轴承,轴承在生产制造的时候,需要将轴承外部打磨光滑,尽可能的减少摩擦力,现有的打磨装置在打磨时通常需要加入切削液,起到冷却、润滑、吸附杂质的作用,但是由于打磨产生的高温,切削液瞬间被汽化,形成液雾,这些雾体被人体吸入,危害人体的健康。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637745.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打磨加工方法,其包括步骤:S1:获取待加工工件的3D数据;S2:利用计算机将获取的3D数据与标准3D数据进行匹配,获得缺陷部位;S3:利用加工激光器对缺陷部位进行反复加工打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磨加工装置,其包括:机器人、3D成像设备和加工激光器,以及计算机;机器人驱动工装带动待加工工件在沿工件纵向的y轴直线运动,利用3D成像设备获取整个工件的3D点云数据,并与标准3D数据进行匹配,获得缺陷部位;机器人沿y轴方向移动到加工位置,加工激光器对缺陷部位进行反复加工打磨。该技术方案全自动、省人工、消除尘肺病,节省大量人工成本,而且加工速度快,效率高,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该方法技术要求支持太高,造价昂贵,现有的产品方法完全可以代替,经济效益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打磨装置不能处理由于高温产生的切削液雾体,不能很好的隔绝这些雾体,给人体带来危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气轴承打磨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轴承打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开设有圆形通孔,外壳在圆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动力管,所述动力管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动力管外部设有收集盖,所述转动管外部设有扇叶,所述动力管内部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第一气动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动力管和转动管,第一气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且固定片与转动管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盖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收集盖顶端在连接孔处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外壳顶端内部设有收集腔,收集腔顶端与软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管外部设有砂轮,所述承接盘顶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丝杆,所述转动管内部设有丝母,丝母与双向螺纹丝杆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底座,所述弧形底座顶端固定连接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底端设有若干个收集孔,所述弧形底座底端内部设有收集槽。
优选地,所述外壳顶端固定连接有给料箱,所述给料箱一侧开设有通孔,给料箱在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外壳顶端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外壳在圆形通孔处设有给料管,所述给料管外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给料管顶端设有转动轴,转动轴顶端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外壳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动马达,第二气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给料管底端固定连接有给料盘,且给料盘内部开设有锥形通孔,给料盘在锥形通孔处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弧形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外部设有螺母,螺母顶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台形圆环。
优选地,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矩形通孔,外壳在矩形通孔设有防尘网,所述外壳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6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