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5752.3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添;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连理工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 |
代理公司: | 21200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场景组件 成像组件 视力恢复 视力训练 训练仪 视窗 视力 影像 光源 观察 眼睛睫状肌 图片 辅助成像 光源闪烁 模拟人眼 影像过程 明暗 近视 眨眼 根治 器官 闪烁 刺激 纠正 | ||
本发明涉及视力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所述视力恢复训练仪包括:图片场景组件,以及成像组件和视窗;其中所述视窗通过成像组件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所述成像组件内设置有光源;以及所述光源适于闪烁,以使影像呈明暗交替;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训练仪通过视窗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在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过程中,通过所述成像组件内的光源闪烁模拟人眼眨眼,从而刺激眼睛睫状肌,使视力器官通过训练不断调整自身机制,从而达到纠正甚至根治近视或视力差的目的;另外,本视力恢复训练仪通过辅助成像组件能够初步了解用户的视力基本情况,为视力训练提供依据,使视力训练更有针对性,提高视力训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力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视力训练仪主要是通过观察场景变化,刺激睫状肌,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甚至是治疗近视的目的,而场景变化主要通过图片变化或视频变化来实现,但图片变化或视频变化对睫状肌的刺激有限,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且容易给眼睛带来不舒适感,影响训练效果;另外现有的视力训练仪无法知晓用户的视力情况,无差别地进行训练,也会非常影响训练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包括:图片场景组件,以及成像组件和视窗;其中所述视窗通过成像组件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所述成像组件内设置有光源;以及所述光源适于闪烁,以使影像呈明暗交替。
进一步,所述视力恢复训练仪还包括:移动装置;当所述光源常亮时,所述移动装置适于驱动图片场景组件以朝向或远离视窗的方向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图片场景组件包括:棱柱状框架和分别位于棱柱状框架的各棱柱上的所述影像;其中各影像分别通过一夹持件位于相应的棱柱上。
进一步,所述成像组件包括:设置在各影像与相应的棱柱之间的第一透光漫反射板,以及位于棱柱状框架内,且对应各第一透光漫反射板的背面设有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适于闪烁,以使从视窗观察到的影像呈明暗交替;所述成像组件还包括:位于视窗与棱柱状框架之间的半透光反射板、位于半透光反射板上方的辅助成像组件;其中所述半透光反射板呈45°设置;以及所述视窗通过所述半透光反射板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和/或辅助成像组件的辅助影像。
进一步,所述辅助成像组件包括:所述辅助影像、位于所述辅助影像上方的第二透光漫反射板和位于第二透光漫反射板上方的第二光源;其中所述半透光反射板和所述辅助影像位于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光源位于一遮光罩内;以及所述遮光罩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视力恢复训练仪还包括:壳体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图片场景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以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图片场景组件转动,以切换视窗通过成像组件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
进一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位于所述棱柱状框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棱柱状框架相连;第一、第二同步轮通过皮带相连;以及所述驱动电机适于驱动第一同步轮转动,第一同步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同步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棱柱状框架转动,以切换从所述视窗观察到的影像。
进一步,所述视窗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两侧板、两侧弧板和顶板;两视窗分别设置在两侧板上;两侧弧板分别与两侧板相连;两侧板和两侧弧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以及所述顶板上设有与一控制模块相连的触摸屏模块。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分别对应各视窗的下巴托板。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视力恢复训练仪的工作方法,包括:图片场景组件,以及成像组件和视窗;其中所述视窗通过成像组件观察图片场景组件的影像;所述成像组件内设置有光源;以及所述光源适于闪烁,以使影像呈明暗交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连理工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未经常州大连理工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助行器行走安全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保健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