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5451.0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范分良;宋阿琳;付增磊;付长征;杨伟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型 液态 生物肥料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涉及生物肥料的生产加工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该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两侧均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内设有搅拌组件,进液口下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与伸缩腔的滑动杆滑动连接,支撑柱底部通过弹簧与伸缩腔底部固定连接,伸缩腔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液体管道与分液管连通,所述分液管通过第二液体管道与U型冷却管连通;所述U型冷却管内的液体肥料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进行冷却,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肥料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肥都以有机质为基础,然后配以菌剂和无机肥混合而成。生物肥料产品既能提供作物营养,又能改良土壤;同时还能对土壤进行消毒,即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来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除莠剂以及石油化工等产品的污染物,并同时对土壤起到修复作用。
现有一种生物肥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出料箱、伺服电机、主搅拌器、副搅拌器和冷风机组成的搅拌冷却系统,送料管和送料泵组成的送料混合系统,以及倾斜振动筛、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组成的筛分出料系统,出料箱的底端焊接有出料箱,冷却箱的顶端一侧连通有进料斗,这种结构的搅拌冷却系统对于生物肥料的冷却效果较差,只是通过冷风机送风的方式,冷却手段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解决现有的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纳米化复合型液态生物肥料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两侧均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内设有搅拌组件,进液口下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底部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与伸缩腔的滑动杆滑动连接,支撑柱底部通过弹簧与伸缩腔底部固定连接,伸缩腔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液体管道与分液管连通,所述分液管通过第二液体管道与U型冷却管连通,U型冷却管端部设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下方设有集液盒;所述U型冷却管内的液体肥料通过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进行冷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冷却箱顶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支撑架固定在冷却箱顶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杆。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U型冷却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冷却箱内。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冷却箱外的冷风机,冷风机与缠绕在U型冷却管上的冷风管道连通,冷风管道另一端与冷风收集箱连通。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通过第二支撑架固定在冷却箱外侧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叶固定连接,扇叶设置在保护箱内,保护箱上设有出风管。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冷风管道还通过冷风转接管与保护箱连通。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冷却箱正面设有检修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当限位板上的液体肥料逐渐增多时,能够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此时进液口中的液体肥料会进入下方,当进液口内的液体肥料减少时,通过弹簧带动限位板返回原位置,从而方便液体肥料的搅拌和进入下方冷却;
2、冷风机产生的冷风进入冷风管道中,然后对U型冷却管中的液体肥料进行冷却,因为冷风管道缠绕在U型冷却管上,能够提高冷风在冷却箱的停留时间,进而提高冷却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捷利尔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4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结构及换热器
- 下一篇:套管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