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海水温度响应功能的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104831.2 申请日: 2019-11-13
公开(公告)号: CN110818827A 公开(公告)日: 2020-02-21
发明(设计)人: 邓冰锋;谢志鹏;王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F220/14 分类号: C08F220/14;C08F220/06;C08F8/00;C08F220/54;C08F220/18;C09D193/04;C09D133/12;C09D133/08;C09D133/24;C09D5/16;C09D7/20;C09D7/61;C09D7/65;C09D5
代理公司: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代理人: 郭大美
地址: 471000 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海水 温度 响应 功能 防污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具有海水温度响应功能的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5~15份自抛光树脂、3~5份温敏树脂、5~10份松香、35~45份氧化亚铜、15~25份辅助防污剂、0.25~0.5份颜料、1~2份触变剂和10~20份溶剂,溶剂为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该防污涂料采用自抛光树脂与温敏树脂复配作为树脂基料,所制备防污涂料不仅具备自抛光防污涂料的抛光性能,同时具备对海水温度的响应特性,利用温敏树脂低温亲水,链段打开,高温疏水,链段收缩的特性,实现防污涂料在不同海水温度条件下对防污剂的控释作用,提高防污剂使用效率,延长防污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海水温度响应功能的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海洋生物污损会给船舶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增加船体重量、增加燃油消耗、加速船体腐蚀、增加进坞维修次数等,一般而言,船舶在高温水域时污损尤为严重,由于高温水域往往是海生物生长旺盛之地,船体表面比较容易发生海洋生物污损,而低温水域,船体表面较不容易产生污损。针对船舶水线以下部位的污损问题,目前主流的防污技术主要采用涂装防污涂料来解决,防污涂料主要为磨蚀型防污涂料和自抛光防污涂料,自抛光防污涂料是以丙烯酸金属盐树脂为基料的防污涂料,其工作原理为依靠自抛光树脂的水解作用缓慢释放防污剂,利用防污剂的毒性作用来抑制海生物污损,但其防污特性存在一定的缺陷:涂层树脂无法根据海水温度变化进行选择性水解控释防污剂,从而造成防污剂释放存在迟滞性,导致在夏季海洋污损生物生长旺盛时,防污涂料容易失效。

国内目前开展自抛光防污涂料的研究较多,2017年5月17号,专利CN201611184288.8公布了一种无铜环保自抛光防污涂料,该防污涂料以丙烯酸锌树脂为基料,防污剂以不含铜的防污剂为主。2017年12月12日,专利CN201710938584.0采用丙烯酸聚合物、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为树脂基料,采用辣椒素、纳米银、氧化亚铜、铜粉为防污剂制备而成,通过配方中各组分的调控使防污涂料具有较好的美观性和反射性。2018年6月15日,专利CN201711450198.3公布了一种丙烯酸锌自抛光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树脂采用丙烯酸预聚物和冰醋酸在氧化锌的作用下反应,同时加入颜料、辅助防污剂、氧化亚铜,在高速分散的作用下制备而成。申请人在自抛光防污涂料领域一直有研究课题,并申请过一些专利,例如,2017年2月1日,专利CN201610760769.2公布了一种具有减阻功能的柔性自抛光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酸锌树脂为基料,通过在涂料中添加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亲水性高分子减阻剂实现涂层的减阻作用,专利所发明的防污涂料减阻效果较为明显。2015年5月13日,专利CN201510020574.X公布了一种水解型丙烯酸锌自抛光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含侧甲基的丙烯酸锌树脂为基料,通过控制侧甲基的排列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采用粒度均匀的氧化亚铜和氧化锌作为防污剂,减少粉料填充空隙,进一步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2015年4月22日,专利CN201410808632.0公布了一种耐淡海水的丙烯酸锌自抛光防污涂料,采用带侧链环状化合物的丙烯酸锌聚合物作为涂层成膜剂,采用侧链环状化合物的疏水性降低涂层的吸水率。

上述专利所公布的防污涂料主要采用自抛光树脂为树脂基料,在海水作用下水解实现自抛光,防污涂料的自抛光特性受水流冲刷作用明显,但是均不能智能感知海水温度变化。所制备的防污涂料无法根据海水温度变化来调节防污剂的释放速率,在夏季海生物生长旺盛时存在易失效的风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4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