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控制装置、供电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4826.1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慧军;孙思佳;徐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26 | 分类号: | H02P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王淑梅 |
地址: | 2306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控制 装置 方法 制冷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装置、供电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供电控制装置包括:供电电路;延时启动电路,延时启动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延时启动电路包括储能器件;控制器,与延时启动电路的采集端和供电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供电电路对应的断电信号,获取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以及根据放电电压值确定第一时长,并根据第一时长控制供电电路恢复供电。本发明通过根据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确定断电后所经过的第一时长,并控制供电电路恢复供电的时刻,可有效地避免系统在断电后快速上电时因系统不平衡导致的启动失败,降低了应用供电控制装置的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压缩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控制装置、一种供电控制方法、一种制冷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具有重负荷的变频压缩机等用电设备,在突然断电后,重新上电时,由于系统尚未平衡,容易造成启动失败,造成设备故障率高,影响设备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供电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供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包括:供电电路;延时启动电路,延时启动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延时启动电路包括储能器件;控制器,与延时启动电路的采集端和供电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供电电路对应的断电信号,获取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以及根据放电电压值确定第一时长,并根据第一时长控制供电电路恢复供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供电控制装置中加入实体硬件的延时启动电路,在设备初次上电时,通过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为延迟启动电路的储能器件充电。在遭遇突然断电等情况时,储能器件自断电的时间点开始释放所存储的电能,随着时间经过,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会逐渐降低。因此,当检测到供电电路对应的断电信号后,根据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可有效确定当前断电后所经过的时长,即第一时长,并根据第一时长控制供电电路恢复供电的时刻。
其中,储能器件可设置为电容器。
应用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实体的延时启动电路,通过延时启动电路中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值确定断电后所经过的第一时长,并根据第一时长控制供电电路恢复供电的时刻,可以保证在系统平衡后在重新上电,有效地避免系统在断电后快速上电时因系统不平衡导致的启动失败,降低了应用供电控制装置的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供电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形成为延时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储能器件的第一端相连接;储能器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器件可设置为电容器,第一阻性元件和储能器件构成了一个RC充电电路。在供电控制装置上电时,储能器件通过第一组件元件接入的电信号开始充能,直至储能器件中积蓄的电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与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延时启动电路还包括:第二阻性元件,与储能器件相并联,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形成为延时启动电路的采集端,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储能器件的公共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4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