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4024.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康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36;C07K1/34;C07K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江丽丽 |
地址: | 43311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蛋白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⑴异丙醇提取与细胞质空洞化:取螺旋藻干粉,加入螺旋藻干粉质量2~8倍的异丙醇,控制混合体系的温度为0~45℃,搅拌、溶解提取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的螺旋藻粉叶绿体中的固体叶绿素、叶绿醇和叶绿酸,使螺旋藻细胞质结构空洞化,形成海绵式结构;离心分离,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将沉淀用异丙醇第二次和第三次提取,得细胞质结构空洞化的螺旋藻泥,干燥螺旋藻泥脱去异丙醇,得细胞质结构空洞化的螺旋藻粉,备用;
⑵正己烷提取与破坏生物膜:取步骤⑴所得细胞质结构空洞化的螺旋藻粉,加入螺旋藻干粉质量1.5~5.5倍的正己烷,控制混合体系的温度为0~45℃,搅拌、溶解提取螺旋藻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中的磷脂和脂类成分以及溶解提取螺旋藻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β-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以破坏螺旋藻生物膜的结构,形成生物膜被破坏的竹篮式的物质进出通道;离心分离,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将沉淀用正己烷第二次和第三次提取,得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的螺旋藻泥,干燥螺旋藻泥脱去正己烷,得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的螺旋藻粉,备用;
⑶微酸性乙醇溶液提取与钙、镁和铁离子脱除:取步骤⑵所得生物膜结构被破坏的螺旋藻粉,加入螺旋藻粉质量3~11倍的乙醇质量百分浓度为65~90%的乙醇水溶液,控制混合体系的温度为0~45℃,搅拌后,用酸液调节pH为2~4,继续搅拌,溶解提取细胞质结构空洞化的螺旋藻粉中的包括钙镁铁离子在内的矿物质、维生素、小分子糖、氨基酸和小肽、藻蓝素,使细胞质结构空洞化的螺旋藻粉脱去矿物质和小分子物质,既避免钙离子镁离子和铁离子与藻蓝蛋白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而降低后续的藻蓝蛋白的提取,也净化螺旋藻粉;离心分离,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将沉淀用乙醇水溶液第二次和第三次提取,得脱去矿物质和小分子物质的螺旋藻泥,干燥螺旋藻泥脱去乙醇水溶液,得脱去矿物质和小分子物质的螺旋藻粉,备用;
⑷微碱性条件下纯净水搅拌浸泡与提取藻蓝蛋白:将步骤⑶所得脱去矿物质和小分子物质的螺旋藻粉放入提取罐中,加入螺旋藻粉质量6~20倍的纯净水,控制混合体系的温度为0~45℃,在搅拌的情况下,用碱液调节pH为7~8,以解聚藻胆蛋白复合体和藻蓝蛋白及别藻蓝蛋白亚基聚集体使螺旋藻细胞质膨胀;继续搅拌,用碱液维持混合体系的pH为7~8,浸泡螺旋藻,使螺旋藻充分吸水膨胀和胀裂细胞破坏细胞壁以促进藻蓝蛋白的提取,溶解提取藻蓝蛋白;离心分离,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将沉淀用纯净水第二次和第三次提取,弃沉淀,合并三次的上清液,得藻蓝蛋白提取液,备用;
⑸酸沉淀藻蓝蛋白与洗涤:用带冷却装置的纳滤浓缩设备将步骤⑷所得藻蓝蛋白提取液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2~1/10,弃纳滤透过液,得纳滤浓缩液;控制纳滤浓缩液的温度为0~45℃,在搅拌的条件下,用酸液调节pH为1.5~3.5,封闭藻蓝蛋白分子中藻蓝素的羧基和藻蓝蛋白分子中蛋白质的羧基使藻蓝蛋白沉淀,继续搅拌使藻蓝蛋白充分沉淀,离心分离,弃上清液得沉淀;用纯净水在搅拌的情况下洗涤沉淀2次,得净化的藻蓝蛋白沉淀,备用;
⑹酸沉淀藻蓝蛋白溶解与干燥:将步骤⑸所得净化的藻蓝蛋白沉淀放入提取罐中,加入净化的藻蓝蛋白沉淀质量2~10倍的纯净水,控制温度为0~45℃,在搅拌的条件下,用碱液调节pH为4.5~7.0,离解藻蓝蛋白分子中藻蓝素的羧基和藻蓝蛋白分子中蛋白质的羧基使藻蓝蛋白溶解,继续搅拌使藻蓝蛋白充分溶解,离心分离,弃沉淀得上清液;用干燥法将上清液干燥成粉末,即得藻蓝蛋白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⑴中所述的螺旋藻为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或盐泽螺旋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⑸中所述的纳滤,其纳滤膜孔的截留分子量为5000~1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⑹中所述的干燥法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康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康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40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