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3892.7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3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林;洪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市绿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44260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月辉 |
地址: | 524094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羽毛粉 氨基酸 水溶 制备 羽毛废弃物 发酵 氨基酸液态肥 地衣芽孢杆菌 制备技术领域 单因子实验 出发菌株 角蛋白酶 水溶肥料 影响土壤 粗蛋白 加酶量 接种量 水解度 酶解 施用 筛选 疾病 概率 传播 污染 加工 开发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水溶肥制备技术领域,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准备以实验室筛选出的产角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以羽毛粉为原料,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加酶量等对水解度的影响。该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以羽毛粉为原料,再通过发酵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制备氨基酸水溶肥,不仅提高羽毛废弃物的加工利用,减少羽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羽毛废弃物传播疾病的概率,还开发出一种新的氨基酸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利用羽毛粉内部含有的在85%以上的粗蛋白含量,包含的17种氨基酸,减少和降低在施用氨基酸水溶肥料而影响土壤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溶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酸水溶肥料是一种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及膜浓缩技术生产出的集多种功能、高科技及环保等特点于一体的新一代氨基酸液体肥料,具有刺激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激活,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效果。化肥的大量施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氨基酸水溶肥料在长期施用和过量、不科学施肥,不仅会使土壤发生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和水体富营养化,还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氨基酸水溶肥料在长期施用和过量、不科学施肥,不仅会使土壤发生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和水体富营养化,还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羽毛粉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准备以实验室筛选出的产角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以羽毛粉为原料。
S2: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加酶量等对水解度的影响,并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使制备的羽毛粉进行发酵。
S3:将上面发酵羽毛粉为原料,并选取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酶等常用酶,在料液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等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通过综合比较酶解后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筛选出最适合的酶,与羽毛粉进行液态酶解。
S4:将步骤三中所挑选出最合适的酶解液为原料,加入微量元素锰、锌、铜,并经多次对pH、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对微量元素螯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螯合工艺条件。
S5:再测定制备的氨基酸水溶肥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氨基酸组成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水不溶物含量等,为氨基酸水溶肥企业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S6:实行田间小区实验,分析氨基酸水溶肥对辣椒、菜心等蔬菜产量和生长速度的影响,明确氨基酸水溶肥的大田效果,并确定其应用规程。
S7:通过以上制备步骤确定功能性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其中试生产的参数条件及配套设备,在以上中试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工厂化生产,并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酶的研究还包括研究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pH等因素对酶解结果的影响。并在此结果下以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描述的发酵羽毛粉为未进行干燥处理的发酵羽毛粉。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酶进行筛选的同时要调节温度、pH值至各酶最适的条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所挑选的羽毛粉的粗蛋白含量在85%以上,包含17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齐全,动物羽毛需通过高温高压水解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市绿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市绿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3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