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2476.5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E02D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移位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采用将框架柱配置对应的移位轨道,使其同时进行牵引移位,使得不同沉降差的框架柱同时提升,同时减少沉降差,实现纠倾,相较于传统的逐根顶升或迫降的方法纠倾,效率更高,并且同时操作能够避免相邻框架柱沉降差的增大,而逐根顶升或迫降则会引起相邻立柱沉降差的进一步增大,造成结构进一步的损伤;采用移位纠倾框架柱沉降差处于不断减小直至水平高度相等的状态,纠倾过程更为安全,对建筑物的结构能够更好的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纠倾系指建筑物由于地基、基础或建筑物本身的某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其上部结构偏离垂直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超过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及正常使用时所采取的以期确保建筑物安全及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纠倾扶正、加固稳定的措施。
发明人发现,目前纠倾的常用方法有:堆载加压纠倾法、掏土纠倾法、浸水纠倾法和掏土灌水法等。这些方法多是在建筑物沉降小的一侧增大沉降量,借以调整整个基础的差异沉降。从而起到矫正建筑物倾斜的目的。这些方法需要预估沉降量,对掏土量、灌水量进行大量的理论计算,经验性很强,理论也不成熟;对于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10821610.6的专利“旋转移位框架结构建筑物纠倾法”和申请号为201810821600.2的专利“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提出了利用旋转移位技术对建筑物纠倾的思路,但该技术针对的是建筑物的整体倾斜,而对于具有多排框架柱的建筑物,在多排柱沉降不一致的情况时,上述旋转纠倾方法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将建筑物的立柱分别进行建立底座,根据沉降量配以不同高度的移位轨道,在将建筑物移位的过程中,使其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提升相应的高度,最终达到将各个建筑立柱提升至相同水平位置完成纠倾的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沉降量最小的一排框架柱,获取其他排框架柱与该排框架柱的沉降差;
开挖地基,露出旧址基础,并确立移位终点,布置新址基础;
对应每根框架柱,从对应的旧址基础到新址基础,沿移位方向均布设倾斜直线移位轨道,每条移位轨道的最高点均与沉降量最小的框架柱对应的基础平齐;
在每根框架柱对应的移位轨道上布置滚轴,并在滚轴上方布置平行于移位轨道延伸方向的槽钢,对槽钢浇注混凝土形成托换梁;
托换梁连接预先植入框架柱内的钢筋,与建筑物固连为一体,同一排的所有框架柱对应的托换梁通过连系梁固连为一体;
在框架柱纵向侧面布置滑轨,所述滑轨上配合有沿滑轨纵向自由滑动的滑块,滑块连接有驱动机构;
截断框架柱与旧址基础的连接,使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移位轨道支撑;
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滑块从而带动框架柱沿移位轨道移动,直至移位终点;
所有框架柱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完成纠倾,将框架柱与新址基础对应,并对接支撑;
待对接支撑稳定后,拆除滑轨-滑块、托换梁及滚轴,恢复地面。
进一步地,每根框架柱均对应两条移位轨道,两条移位轨道分别位于框架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框架柱。
进一步地,所述移位轨道的顶面布置有钢板,用于配合滚轴实现相对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位轨道的抬升高度等于对应框架柱与沉降量最小框架柱的沉降差值。
进一步地,每根框架柱均对应两个平行于移位轨道的托换梁,两个托换梁分别位于框架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框架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2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头自动化制作装置的护套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美白亮肤精华原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