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纳空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1305.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1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49/00 | 分类号: | A47B49/00;A47B91/06;A47B9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王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奉贤区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 空间 组合 设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纳空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包括:用于外部的基准板、用于内部的支撑板和/或内部的隔断板;以一侧基准板向其相对侧的基准板作结构延伸以形成具有多个外立面的空间轮廓;支撑板或隔断板将空间轮廓内分隔成不同收纳形式的置物区域:封闭式置物区、开放式置物区;支撑板与基准板接触形成置物区域的分界面,且所述分界面为封闭式置物区和开放式置物区的共用内立面;封闭式置物区内可分离式的结合收纳单元,且闭合时收纳单元的对外侧面形成封闭式置物区处的外立面;开放式置物区内通过隔断板分隔成至少一个独立的层;层的外板形成开放式置物区处的外立面;层的外板上设有通往各层开放式置物区的敞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产品领域,特别是一种收纳空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柜体或柜子。
背景技术
在传统家具中,柜子作为主要的一类产品,其具备着收纳、存贮、放置物品的功能。也因此,家具领域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柜子的类别划分。大多情况下,柜子的命名或区分根据其收纳功能或收纳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区别。例如,通常收纳衣物的柜子称之为衣柜,而存放书籍的柜子则称之为书柜。还有一些因为柜子具备其他区别功能而进行的分类,例如移动便捷的柜子称为活动柜,能够凸显存放物的展示柜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柜子,其主要功能都是“收纳”。而收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个柜子上设置多种收纳形式不仅需要考虑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还需要其对空间布局作合理化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纳空间的组合设计结构,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及结构组合上。
该组合设计结构包括多种功能的单元板,具体的可以分为基准板、支撑板、隔断板、层外板等,并基于多种的单元板可以组成本结构的基本空间轮廓。
其中,基准板包括顶板和顶板,其起到了框架的搭建和承载作用。同时也基于基准板的形状决定空间轮廓的外形。当然并不绝对限定基准板与空间轮廓的形状关联,但基于结构制备和外形美观,本方案优选的是“基准板的形状决定空间轮廓的外形”,本发明不排除存可以在基准板的形状与空间轮廓的截面不同的设计方案。
以基准板为基础,具体的为顶板与相对的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结构布置形成了空间轮廓的多个方向上的外立面。承接上一技术点,外立面的朝向可以取决于基准板的侧边朝向,当然并不局限。
更进一步的,若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间轮廓为一个单元,那么不排出可能存在该形式下单元的叠加组合方案。
在形成上述空间轮廓的框架布置中需要支撑板进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支撑,那么本方案的特点还在于,该支撑板可以将空间轮廓的内部完全分隔成两类区域。即支撑板一侧的封闭式置物区,和其另一侧的开放式置物区。因收纳形式的不同,这两个区域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完成收纳功能。
具体的,支撑板顶部与顶板接触,支撑板的底部与底板接触,支撑板作为分界面成为封闭式置物区和开放式置物区的共用板材。同时,该共用板材因其立面的朝向可以设置不同的结构。
因收纳形式的不同,封闭式置物区内设置的是多个收纳单元,本方案中收纳单元为抽屉式的收纳盒。收纳盒所在的主要区域(即收纳区域)是位于该封闭式置物区内的,或者说是被基准板覆盖的。那么,收纳盒的对外侧面则是形成了封闭式置物区处的空间轮廓外立面。
进一步的,若收纳盒的外形轮廓及尺寸与封闭置物区的内部轮廓及尺寸相匹配,则收纳盒的对外侧面可以毫无意外的成为空间轮廓的外立面。因此,不排除可以存在这两者轮廓形状存在不匹配的方案。
基于上述收纳单元的设置特点,可以存在多个收纳盒,多个收纳盒的外侧面在结构延伸的原则下组成封闭式置物区处空间轮廓的整个外立面。
也因此考虑到收纳单元的排列关系,本方案并不限定其排列组合的方式,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及外形美观的理念进行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榆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1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