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8693.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张翰林;吴昊旻;李莎;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江南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混合 工质 传热 实验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由供水单元(100)实现,其中,储水罐(101)中的工质水流经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控制组件(102);
供二氧化碳:由供二氧化碳单元(200)实现,其中,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组件(201)中的工质二氧化碳流经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控制组件(202);
混合、加热:由预热混合单元(300)实现,其中,供水单元(100)内的工质水经过第一预热组件(301)预热,供二氧化碳单元(200)内的工质液态二氧化碳经过第二预热组件(302)预热后,在混合腔体(303)内混合,之后经过第三预热组件(304)加热;第一预热组件(301)分为两段对工质水进行加热,第一段加热至350℃,第二段加热至400℃,第二预热组件(302)将工质二氧化碳加热至400℃;第三预热组件(304)将混合工质加热至400~600℃;
控温测试:由测试组件(307)监控系统参数;
冷却:由冷却单元(400)进行冷却;
控压排放:由控压排放单元(500)实现,其中,电动调压阀(501)和气动背压阀(502)组合使用对工质进行控压排放;调节电动调压阀(501)的阀前压力24MPa、阀后压力用气动背压阀(502)控制为15MPa;
所述供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气瓶(201a)提供的工质二氧化碳经过第三控制组件(201b),进入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中;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包括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底部的冷媒入口(201c-1)、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内部并与所述冷媒入口(201c-1)相连通的冷却盘管(201c-2)、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并通过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的夹层与所述冷却盘管(201c-2)相连通的冷媒出口(201c-3),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并通入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内部的二氧化碳进气口(201c-4)和饱和态二氧化碳出口(201c-5);
所述供二氧化碳,分为液化储备阶段和深冷供料阶段;液化储备阶段时,冷媒主要为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供冷;深冷供料阶段时,冷媒主要为所述第二控制组件(202)供冷;
所述预热混合单元(300),其每个预热组件均由一台直流电源(306)输出能量,每个预热组件均包括至少四个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依次连接所述直流电源(306)的负极、正极、正极、负极,所述负极均接地;
所述混合工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占比50%;
所述控温测试,其中,所述测试组件(307)读取混合工质流体的压力、温度、壁面温度以及压差、加热功率;所述测试组件(307)包括凸台式热电偶(307a),将所述凸台式热电偶(307a)伸至主流中心测量流体中心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包括采用套管式冷凝器(401)进行冷却,其中,套管式冷凝器(40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冷凝储水罐体(401-1)和第二冷凝储水罐体(401-2)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储水罐体(401-1)中储存常温去离子水,为所述套管式冷凝器(401)提供冷却用水,所述第二冷凝储水罐体(401-2)回收从套管式冷凝器(401)流出的去离子水,所述第一冷凝储水罐体(401-1)和所述第二冷凝储水罐体(401-2)之间设有水泵(401-3),将所述第二冷凝储水罐体(401-2)中的去离子水泵入所述第一冷凝储水罐体(401-1)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其包括,打开储水罐出口阀(102a)和第一泵出口排放针阀(102d-1),让工质水缓缓稳定流出后,关闭第一泵出口排放针阀(102d-1)、并打开第一泵出口球阀(102d-2),开启第一高压计量泵(102c)、第一质量流量计(102e),调整供水背压阀(102f),控制水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86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