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8676.8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9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张翰林;吴昊旻;李莎;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江南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混合 工质 传热 实验 系统 | ||
1.一种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单元(100),包括储水罐(101)和与其相连通的第一控制组件(102);
供二氧化碳单元(200),包括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组件(201)和与其相连通的第二控制组件(202);
预热混合单元(300),包括为所述供水单元(100)内的工质供热的第一预热组件(301)、为所述供二氧化碳单元(200)内的工质供热的第二预热组件(302)、混合腔体(303)、为经过混合腔体(303)混合后的工质供热的第三预热组件(304);所述混合腔体(303)分别与所述供水单元(100)和所述供二氧化碳单元(200)相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组件(102)、第二控制组件(202)、预热混合单元(300)将工质水和工质二氧化碳控制为超临界状态;
冷却单元(400),包括套管式冷凝器(401),与所述预热混合单元(300)连通;
控压排放单元(500),与所述冷却单元(400)连通,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电动调压阀(501)和气动背压阀(502);
所述预热混合单元(300),其每个预热组件均由一台直流电源(306)输出能量,每个预热组件均包括至少四个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依次连接所述电源(306)的负极、正极、正极、负极,所述负极均接地;
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组件(20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二氧化碳气瓶(201a)、第三控制组件(201b)、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以及为二氧化碳液化供冷的冷媒;所述第三控制组件(201b)控制二氧化碳从所述二氧化碳气瓶(201a)通入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中;
所述第二控制组件(20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高压计量泵(202a)、第二泵出口阀(202b)、第二质量流量计(202c)、第二背压阀(202d);所述冷媒通过冷媒入口阀(202e)分别与所述冷媒入口(201c-1)和冷媒微调阀(202f)以及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温控阀(202g)连通,所述冷媒微调阀(202f)和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温控阀(202g)共同控制所述冷媒为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以及第二控制组件(202)内的液化二氧化碳供冷;
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冷,分为液化储备阶段和深冷供料阶段;液化储备阶段时,所述冷媒主要为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供冷;深冷供料阶段时,所述冷媒主要为所述第二控制组件(202)供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102),包括依次与所述储水罐(101)相连通的储水罐出口阀(102a)、过滤器(102b)、第一高压计量泵(102c)、第一泵出口阀(102d)、第一质量流量计(102e)、供水背压阀(102f)。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包括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底部的冷媒入口(201c-1)、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内部并与所述冷媒入口(201c-1)相连通的冷却盘管(201c-2)、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并通过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的夹层与所述冷却盘管(201c-2)相连通的冷媒出口(201c-3),以及设于所述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侧壁并通入二氧化碳液化供料罐体(201c)内部的二氧化碳进气口(201c-4)和饱和态二氧化碳出口(201c-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混合单元(300)还包括测温热电偶(305),控制加热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出口阀(102d),包括第一泵出口排放针阀(102d-1)、第一泵出口球阀(102d-2);所述第二泵出口阀(202b),包括第二泵出口球阀(202b-1);所述供水单元(100)和供二氧化碳单元(200)均包括脉动阻尼器(102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工质传热的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系统为开放式系统,所述混合工质经过所述控压排放单元(500)后,通过分离罐(503),将水与二氧化碳分离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86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