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目标优化的共享网约车合乘定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98257.4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0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曾伟良;林坤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50/3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目标 优化 共享 网约车合乘 定价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目标优化的共享网约车合乘定价方法,包括:确定乘客A、乘客B在合乘状态下到达其各自目的地的过程中,乘客A、乘客B的绕路比例和共同路段比例;根据乘客A、乘客B的绕路比例和共同路段比例,以及乘客A、乘客B的相关折扣率;基于所述计费费用计算模型,建立目标函数,包括分别表示合乘后乘客A、乘客B减少的费用比例的目标函数,以及合乘后司机收益的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设定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计算参考折扣率以确定每个相关折扣率的取值范围;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每个相关折扣率,根据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的最优值,利用所述计费费用计算模型,确定乘客A的合乘价格和乘客B的合乘价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交通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目标优化的共享网约车合乘定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随之增长,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运力的有效利用和节省能源,共享合乘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区别于传统的非共享出租车模式,通过精细化的制定合乘路线和司乘匹配策略,共享网约车的合乘模式在满足多个乘客预定出行时间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总体乘客的等待时间,节省了油耗和出行费用。
为了吸引更多的乘客使用共享网约车,价格优势是影响共享的关键因素。共享合乘定价的目标是实现司机和乘客的双赢。优化的合乘费率可以让司机的收益比非合乘有所增加,但是,多人共享乘车会产生绕路问题,由此带来绕行成本。
现有的网约车合乘模式定价方法有:
1.《基于合乘模式的出租车定价分析》建立了考虑中间站设置模式的出租车合乘定价模型,其中以所有乘客的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对乘客费用作固定性约束,对司机作绕路补偿,解决固定站点的出租车合乘定价问题。其缺点是:该模型对乘客价格有固定性,引进乘客人为规定的折扣率,以该折扣率作为费用折扣率的临界值,对部分拼车状态易出现“短绕路,大打折”的不公平情况。
2.《出租车合乘方式及定价模型优化研究》提出了动态合乘方式的定价优化模型,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司机和乘客收益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该方法考虑了乘客的费用降低幅度和司机的收益增加幅度,通过优化不同合乘人数时的最优折扣率,使得双方受益,从而提高双方参与合乘的积极性。然而,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仅对共同路段进行打折,缺乏考虑全局路径的定价;采取固定绕路折扣率由于绕路部分也视为共同路段,被绕路的乘客将会多付绕路的费用,这将导致共享出行费用比独乘更多。
3.《Research on Taxi Pricing Model and Optimization for CarpoolingDetour Problem》该论文建立了求解带绕道问题的出租车合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遗传算法来优化乘客节省的费用、司机每公里利润增量、乘客绕路后节省的费用三个目标。不足:模型中对绕路乘客的整个路段全程进行打折,绕路多了乘客需要低价,同时司机的成本又变高,若对全程进行打折,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机的利益有削弱作用,不利于均衡司乘利益。由于前述的不足之处,存在情况:若两位乘客都不绕路,先上车的乘客对共同路段打a折,后上车的乘客对全程进行打a折,相对不公平。
4.《出租车合乘定价多目标优化研究》该论文在模型中以乘客支付的平均费用最小,出租车日均收入最大,车辆管理费和补贴之差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基于改进小生境粒子群多目标优化模型。不足:该方案的费用计算包含燃气费,燃气补贴等详细情况,但对绕路问题欠缺侧重,其中非绕路客户正常计费,绕路客户对整个行程路段进行打折,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机的利益有削弱作用。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为:粒子目标值和相应的最优粒子目标值的距离之差再相加,对几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的作用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目标优化的共享网约车合乘定价方法,通过对绕路补偿以保障定价的公平性,同时从乘客利益、司机利益等多个优化目标出发,寻求定价策略的平衡点。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8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