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主体认知过程主观与客观关系阐述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97544.3 | 申请日: | 2019-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杨峰;孙钰;吴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优级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L25/48 | 分类号: | G10L25/48;G06N5/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滕诣迪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主体 认知 过程 主观 客观 关系 阐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信息是通过接收媒介将外界不同类型的信号转换为认知主体所能传输和处理的信息;主体某时刻接收到的事物的特定信号集合为{A},这些信息经过接收媒介转换分类后成为元信息集{Met‑info},ρ{A}→{Met‑info};元信息经处理后成为代表事物信息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ρ{Met‑info}→C{Met‑info}。本发明主要阐述了认知主体认知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阐述模型。元信息通过传输媒介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然后认知处理器将元信息从存储介质调用,经过处理将元信息处理成为元认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认知主体认知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阐述模型。
背景技术
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主观与客观正相反,它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主观:1、指人的意识、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的统一。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指人的认知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即主观性。
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来认知主体相对立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所呈现的特性能被主体所探测,主体根据自身探测装置将事物特征信息转换为事物所能传输和处理的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存储后经过认知处理后转换为主体所能理解的事物。然后经过主体的一系列处理最后产生行为输出。本文从主体角度出发阐述主观与客观在关系。
文中主要名词其定义如下:
1.主观(Subjective)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对于认知主体来说,被反映的对象属于客观世界,它不以反映者的意志为转移。反映的结果则属于主观世界,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主观映像,因而是主观的。从认知主体的角度来看,认知的对象都是客观的,认知的结果都是主观的。真理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作为认知的结果,它属于主观世界,因此真理是主观的。
2.客观(Objective)
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指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考察,与一切个人感情、偏见或意见都无关。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3.外部环境(Outside Environment)
主体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对象,即同认知主体相对立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特性能被主体所接收,然后主体通过处理这些信息来认知外部环境。
4.接收媒介(Input-device)
接收媒介将外部环境所能呈现的信号进行收集并转换为主体内部所能处理的信号。接收媒介只能转换媒介所能接收范围内一定类型的信号。超出接收媒介范围的信号将被忽略。
5.存储介质(Storage Media)
存储介质是主体存储各种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各种处理过程中(或处理结果)的数据。根据主体的类型不同,如果接收介质类型单一则存储类型为集中存储,如果接收媒介多样则存储类型为分类存储。
6、传输介质(Transmission media)
传输介质:主体传输信息的载体。
7、元信息(Metainformation)
外部环境的信号通过接收媒介处理后的信息成为元信息。元信息是指被主体所能传输和未经过主体所处理的信息。
8、主观性赋予(Subjective Endowment)
外部信息通过外部环境利用信号作为介质经接收媒介处理后的信息成为具有主观性的元信息过程。
9、主观性褪离(Subjective Fadin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优级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优级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7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料水分分离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