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94991.3 | 申请日: | 2019-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黎波;吴黎辉;周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载 智能 外后视 系统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控制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后视镜模块以及内后视镜模块;所述外后视镜模块设置有外电致变色镜片,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内侧设置有外感光器线路板,且所述内后视镜模块内设置有内感光器线路板;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与所述内感光器线路板通讯连接或电气连接并将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采集的光通量信息传输到内感光器线路板。本发明具有通过对比内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获得外后视镜模块所需的反射率,并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至相应的反射率,以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电子防眩目后视镜采用电致变色镜片,通过光感采集后方车辆的大灯光照信息通过一定算法,将镜片的反射率通过对电致变色镜片加一定的电压进行控制,将后视镜反射率到驾驶员眼睛中的光强度控制在一定舒适的范围内,保证驾驶员的视觉安全。根据GB9656对车辆后挡玻璃的要求,后视镜可视区域玻璃透光率大于70%。所以自动防眩目的内外镜的采光都是设计在内镜上,根据内镜的采光来决定内外镜的反射率。但是现在的车辆设计许多在后挡玻璃采用了隐私玻璃透射率在10%左右,另外需要车主在新购车以后喜欢在车窗上贴膜导致后挡的透光率低于20%。
公开号为CN1063944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该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导航模块,导航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电机,电机用于驱动后视镜的镜片左右偏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导航模块和电机相连,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判断汽车即将进入匝道或者离开匝道时控制电机以驱动后视镜的镜片向外偏转,并在汽车完成变道后控制电机以使后视镜的镜片恢复到原始状态。
但是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外后视镜的光环境比较复杂,无法独立进行眩光的界定和反射率控制,进而在内镜反射率合适的情况下,外镜的反射率太高;使得有外镜防眩目的车辆因产生的外后视境的反射率降低不足的问题,导致驾驶员观察外后视镜区域出现障碍,危害行车安全,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该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当车辆的后挡玻璃的透光率较低时,外镜的反射率下调不足,进而导致的内镜反射率合适而外镜的反射率太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外后视镜模块以及内后视镜模块;所述外后视镜模块设置有外电致变色镜片,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内侧设置有外感光器线路板,且所述内后视镜模块内设置有内感光器线路板;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与所述内感光器线路板通讯连接或电气连接并将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采集的光通量信息传输到内感光器线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外部光线透过透光孔进入外电致变色镜片内后,由外感光线路板接收并采集,以形成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传送入内感光线路板内处理,内感光线路板接收车辆外部的光照并采集到的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内后视镜模块在接收到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后根据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反射率表调节内后视镜模块内的反射率,以达到内部的内后视镜模块的有效避免眩目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比外后视镜模块和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进而获得外后视镜模块所需的反射率,并通过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达到相应的反射率的目的,以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靠近汽车车身曲率部分镜片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4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