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融合与SVM的极化SAR溢油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4691.5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1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冬梅;王斌;甄宗晋;任慧敏;崔建勇;许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82;G06V10/80;G06V10/764;G06V10/77;G06V10/774;G06N3/0464;G06N3/047;G06N3/08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特征 融合 svm 极化 sar 溢油 检测 方法 | ||
1.基于特征融合与SVM的极化SAR溢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Pol-SAR数据进行预处理,首先构建Pol-SAR数据块,然后构建溢油样本数据集,保证Pol-SAR数据适应CNN网络的输入;
步骤二:搭建CNN网络,并从Pol-SAR数据中抽取训练样本对CNN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步骤三:利用步骤二中训练好的CNN网络模型,先保存整个CNN网络模型,将CNN网络模型中的每一个卷积池化层当作是一个特征提取层,然后对Pol-SAR数据进行深度特征提取,获得深度特征,并引入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降维;
所述步骤三中的具体过程为:
(1)首先确定一个滑动窗口,大小为15×15,从步骤一中构建的原始的Pol-SAR数据块的左上角第一个像素(x,y),x∈m,y∈n开始,边界部分采用镜像模式填充,取出15×15×9的小数据块,输入到步骤二中训练好的CNN网络模型中;
(2)提取CNN网络第3个卷积层后并拉伸为1维的输出值,该输出是一个1×80的特征向量,记为fea_1,再初始化一个三维矩阵F1(m,n,80),将fea_1保存到相应的位置(x,y),x∈m,y∈n中;
(3)提取全连接层的输出值,记为fea_2,其大小为1×240,然后构建一个用于保存该特征的三维矩阵F2(m,n,240),将fea_2填入到相应的位置(x,y)中;
(4)对于x+1,y+1,重复上述步骤(1)-(3),直到遍历完整个图像;
(5)对于F1和F2,引入PCA分别对两个数据进行降维,取降维后的前3个主成分作为降维特征,记为PCA_fea_1,PCA_fea_2,尺寸大小均为m×n×3;
步骤四:将步骤(5)中得到的降维特征进行融合,将降维特征进行堆叠,得到融合后的特征,记为fuse_fea,尺寸大小为m×n×6,最后利用带有RBF核函数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融合与SVM的极化SAR溢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构建Pol-SAR数据块的具体过程为:Pol-SAR数据中的每个像素呈现为2×2散射矩阵,包含用于描述相干性或纯散射体的丰富的潜在信息,在多视和互易假设下,将单站Pol-SAR由对称的3×3复数相干矩阵T3进行表示,复数相干矩阵T3形式如公式(1)所示:
其中,T11,T22,T33是实数,其他矩阵元素均是复数;
将矩阵复数相干矩阵T3作为CNN的输入,让对于每个像素,极化数据可以定义为矢量t,其表达如公式(2)所示:
t=[T11,T22,T33,Re(T12),Im(T12),Re(T13),Im(T13),Re(T23),Im(T23)] (2)
其中,Re表示实部,Im表示虚部;
Pol-SAR数据为一个包含9个通道的图像数据块D(m,n,bands),其中:m表示图像的长,n表示宽度,bands表示图像的通道数,该图像数据块用于生成样本,作为CNN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征融合与SVM的极化SAR溢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构建溢油样本数据集的具体过程为:对步骤一中产生的9个通道的图像数据块,从每一类地物中随机选取4000个样本点,取其周围15*15的小块作为一个样本,记为patch,其中心像素点对应的标签作为该样本的标签,记为label(i),i∈N,N为地物类别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征融合与SVM的极化SAR溢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搭建CNN网络的具体过程为:搭建一个适合于从PolSAR数据中自动的提取深度特征的CNN网络模型,该CNN网络包含3个卷积层、两个最大池化层、一个扁平化层、一个全连接层以及连接到输出的Softmax分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46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