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92611.2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4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夏俊飞;刘壮;骆鹏;林永祥;刘德华;王婧雯;谭国梁;徐传福;李鑫;王莉萍;范孟乾;张妍;孙娇;周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29/18;G01R25/00;G01R1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郑宪常 |
地址: | 250118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合 线路 参数 绝缘 一体化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绝缘测量单元,所述绝缘测量单元的输入端与待测三相线路连接,所述绝缘测量单元包括选相模块、功能选择模块、若干功能模块,隔离接地保护单元,所述隔离接地保护单元包括隔离模块以及接地保护模块,所述隔离模块以及接地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均与待测三相线路连接;线路参数测试设备,所述线路参数测试设备的输入端与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方法,有效的实现了对待测线路与试验设备、试验人员之间的隔离,在绝缘电阻测量、核实相位过程中无需人员进行换线,有效的缩短了线路参数测试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测试试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参数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参数获取以及测试对于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输电线路参数试验项目较多,包括感应电的测量,核相及绝缘电阻测量,正序、零序电容及电阻测量,涉及到同塔并行线路时,还会涉及到互感参数的测量,而且耗时最长的绝缘电阻测量及核相危险系数大。
现有输电线路参数试验设备,在测试过程中仍然需要使用绝缘杆对试验线进行换线,并未降低高感应电压下试验人员在绝缘电阻测量、核实相位过程中的对试验试验设备的危险性,而且也为降低在换线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对试验人员的危险,线路参数的试验时间较长,效率以及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提出了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在绝缘电阻测量、核实相位过程中无需人员进行换线,有效的缩短了线路参数测试的试验时间,提高了测试试验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合式线路参数绝缘一体化测试装置,包括:
绝缘测量单元,所述绝缘测量单元的输入端与待测三相线路连接,所述绝缘测量单元包括选相模块、功能选择模块、若干功能模块,所述选相模块与待测三相线路连接,用于对待测三相线路进行选择,其中,待测三相线路包括待测A相线路、待测B相线路、待测C相线路,所述功能选择模块的输入端与选相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若干功能模块进行选择,若干功能模块的输入端与功能选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隔离接地保护单元,所述隔离接地保护单元包括隔离模块以及接地保护模块,所述隔离模块以及接地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均与待测三相线路连接;
线路参数测试设备,所述线路参数测试设备的输入端与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干功能模块至少包括:绝缘摇表功能模块、高压测量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选相模块包括:
A相控制电路,所述A相控制电路包括中间继电器KM_A、开关SB1_A、开关SB2_A、断路器QB_A、指示灯L_A、继电器JC1,所述开关SB1_A一端与所述待测A相线路连接,另一端一路与开关SB2_A的一端连接,一路与中间继电器KM_A的第一常开触点一端连接,一路与中间继电器KM_A的第二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另一路与断路器QB_A的常开触点一端连接,开关SB2_A的另一端连接中间继电器KM_A线圈的一端,中间继电器KM_A的第一常开触点另一端连接中间继电器KM_A线圈的一端,中间继电器KM_A的第二常开触点另一端连接断路器QB_A的线圈的一端,断路器QB_A的常开触点另一端连接指示灯L_A的一端,中间继电器KM_A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C1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继电器JC1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QB_A的线圈的另一端、指示灯L_A的另一端连接零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2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