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的种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91584.7 | 申请日: | 2019-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龚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16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种植 方法 | ||
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通过育苗、整地、种植、施肥、管理等步骤,采用绿肥种植水稻,田间养殖生态鸭除草,配合频振式诱蛾灯除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土壤和水源污染,生产的水稻环保,有益人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东北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现有技术中的水稻大多经受各种污染,如打农药,使得最后的水稻不环保,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环保的水稻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水稻,无污染,制得的大米米粒修长,晶莹剔透,煮熟的米饭松软爽口,口感好。
本发明的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育苗:采用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秧盘育秧抛秧优点是根部带土多,易抛秧,易立苗,可免去传统的拔秧、插秧,减轻劳动强度,比人工插秧效率高,节省工时,省秧地、节省种子,增产效果好等特点。
(2)整地:选取高寒山区水稻种植基地,对水稻种植的田地进行土壤的重新翻整,水稻进行重新翻转的时间在秋季是最好的,不给水稻种植的田地进行土壤翻整,那么就会减少水稻的产量;在给水稻田地土壤进行重新翻整的时候,水稻种植前,要给水稻种植的田地进行粗耕填平,在进行粗耕填平的时候,要把土壤研磨碎,把土壤弄平整,高低差不能大于3厘米。
(3)种植:种植水稻的密度是在30厘米乘以10厘米,或者是30厘米乘以12厘米,每一个坑之间可以种3-4棵。
(4)施肥:在插秧前会对稻田进行一次施肥,为农家肥,也就是发酵过后家畜的粪便,这次是基肥,目的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每亩施用量1-1.5吨;第二次施肥的是在插秧后8-12天,这次施的是化肥中的尿素和复合肥混合一起撒入稻田间,目的是为了分蘖做准备,这样可以分蘖的时间提前,并且分蘖的多,这样产量提高,通常一亩要用5-6千克复合肥和3-4千克尿素;第三次施肥就要等到它长出穗苞,施用绿肥,此时所需的养分比较多,所以此次施肥量要加多,但是要适量,促进穗苞的发育和生长;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本发明优选使用豆科绿肥,水稻更容易吸收,产量更高;绿肥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解,除释放出大量有效养分外,还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与钙结合能使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调节水、肥、气、热的性能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最后一次施肥要等稻穗都长出,发育齐全的时候,这时进行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是稻谷更饱满,采用喷洒的方法,用浓度2%的尿素溶液,同时在肥料溶液中加一点洗衣粉,避免肥力被蒸发,洗衣粉的用量为尿素用量的0.1%。
(5)管理:
除草: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放养生态鸭,插秧缓苗后放鸭;放鸭数量应当适宜,平均放鸭密度为150~180只/hm2,母鸭、公鸭按1∶7的比例放养,增强鸭在田间的活动能力;每天晚上喂食1次自配的精饲料即可,鸭饲料中不能添加激素类等物质,以保证鸭和稻谷符合产出的“生态鸭”和“绿色稻米”要求,喂食过多鸭子吃草少、不活动,达不到除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泰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15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降低大米碎米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