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91172.3 | 申请日: | 2019-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8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 |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 |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片状石墨 微晶玻璃板 加热板 烧结层 石墨烯 胶水 烧结 导电部 发热 烧结层表面 炸裂 物理结构 一体设置 混合物 耐高温 两组 熔融 粘接 试验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包括微晶玻璃板、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和导电部。通过在微晶玻璃板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在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设置有两组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部,由于通过烧结后固定在微晶玻璃板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具有稳定的物理结构,结构十分稳定,与微晶玻璃板的结合更为紧密,高温下不易炸裂,而且没有使用胶水进行粘接,在高温下不会出现胶水熔融的问题,经过试验后证实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石墨烯加热板发热温度可以高达550度至60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石墨烯加热板的发热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板领域,特别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
背景技术
发热板是现在为了加热物品所常用的一种加热方式,而石墨烯是现在新兴的一种加热载体,通过对片状石墨烯板通电可以使其产生高温,但是由于完整的片状石墨烯成本较高,现有的石墨烯加热板采用的制造工艺是将片状石墨烯粉末与特定胶水混合,然后涂覆在微晶玻璃板上之后硬化从而制成。但是这种工艺生产的石墨烯加热板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石墨烯加热板加热温度只能加热到230-300度,超过这个温度后,石墨烯加热板的工作状态就十分不稳定,胶水会出现熔融状态,石墨烯加热板很容易炸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承受更高温度的石墨烯加热板。
本发明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烯加热板,包括:
微晶玻璃板,所述微晶玻璃板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而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
两组导电部,两组导电部互不接触的位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与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对应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网状工艺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部为导电银浆,两组导电银浆沿片状石墨烯烧结板两侧对称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面积小于微晶玻璃板,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位于微晶玻璃板中部,所述导电银浆同时覆盖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边缘和微晶玻璃板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混合物包括质量组分为30-50%的片状石墨烯、10-40%的碳晶粉、1-5%的助剂、1-5%的催化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管状石墨烯导热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板对应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的侧面为磨砂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由质量组分为70-90%的耐高温油墨和10-30%的管状石墨烯粉体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石墨烯导热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和导电涂层外侧覆盖有绝缘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微晶玻璃板的一侧一体设置有通过片状石墨烯混合物烧结形成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在片状石墨烯烧结层表面设置有两组不相互接触的导电部,由于通过烧结后固定在微晶玻璃板一侧的片状石墨烯烧结层具有稳定的物理结构,结构十分稳定,与微晶玻璃板的结合更为紧密,高温下不易炸裂,而且没有使用胶水进行粘接,在高温下不会出现胶水熔融的问题,经过试验后证实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石墨烯加热板发热温度可以高达550度至60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石墨烯加热板的发热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未经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1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